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外艺术家的相关资料

中外艺术家的相关资料

发表时间:2024-07-12 10:05:40 来源:网友投稿

  柴科夫斯基(1840~1893),19世纪俄国著名作曲家.他出生於维亚特斯基省卡斯科--沃特金斯基的一个贵族家庭里.4岁的时候,母亲便开始教他学习钢琴.他的父亲是一位矿产工程师.父亲和同事们组织了一个业余小乐队,平时经常在家中进行演奏.柴科夫斯基在5岁的时候,已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加以”创作”,并进行”即兴演奏”了.

  10岁时,柴科夫斯基被送进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师从钢琴家寇思丁格尔继续学习钢琴.平时,他还常去歌剧院,观看莫扎特等人的歌剧.

  1859年,柴科夫斯基从法律学校毕业,在司法部供职.两年后,他毅然辞去这份工作,只身前往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从此,他正式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柴科夫斯基曾对他的妹妹说:”我从未打算过将来要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我只是想走自己的路而已.不管将来是否能成为一名著名的作曲家或者是穷光蛋,我的心将永远是平静的.”

  1865年12月,柴科夫斯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於彼得堡音乐学院.次年春,他被特邀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柴科夫斯基一生十分自信,1866年夏天,他的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写完了,他请彼得堡音乐学院的老师审阅.他的作曲都是鲁宾斯坦等人很不喜欢这部作品,要作者修改,柴科夫斯基只好照办.第二年春天,这部交响曲在莫斯科上演,他临时又把修改过的地方重新恢复了原样,结果,这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893年,他创作了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当时的俄国正处於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残暴统治下.受过俄国贵族教育和西欧资本主义影响的柴科夫斯基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渴求、向往个人幸福的意原和深受压抑、惶惑苦闷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悲怆交响曲》中强烈地充满了矛盾、阴郁和悲观厌世的情感.作者说他把”整个灵魂放到作品中去了”.1893年10月16日,《悲怆交响曲》由作者亲自指挥,在彼得堡作首次演出,不料,几天后,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终於在”悲怆”中溘然长逝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