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是什么
问题一:西施舌是什么有一种味极鲜美的水产动物,肉白而形似舌,人称“西施舌”,《苕溪渔隐丛话》:“福州岭口有蛤属,号西施舌,极甘脆”,又引吕居仁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因知“西施舌”的名头反而比它的本名要响。在西施故里诸暨,有一种也叫“西施舌”的点心,用吊浆技法水磨糯米制成粉皮,再裹以枣泥、核桃等各色果料拌成的馅心,放在舌形模具中压制而成,汤煮、油煎皆可,色如皎皎明月,其味香甜可口。但美人之舌不见得是白的,或许应该另编一段西施生前爱食此物的掌故?又诸暨东白山麓还产有一种叫“西施银芽”的名茶,外形秀润,香高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醇――这才是美人故里特有的风味
问题二:“西施舌”是以西施命名的一道菜,它其实是什么?其实是蛤蜊
问题三:西施舌是什么,产于哪里“西施舌”又名“沙蛤”、“海蚌”。它的名字源于一个有趣的神话,据传,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的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从此沿海的泥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海蚌”贝类,人们称它为“西施舌”。
“沙蛤”生长在浅海的泥沙中,肉质鲜嫩爽口,深受食客的欢迎名的海珍。
“西施舌”产于我国福建省厦门、山东省青岛等沿海地区
问题四:一道菜“西施舌”实际上是什么?B
西施舌
西施舌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蛤蜊科,是一种双壳贝类动物。与其他蛤蜊相比,它的外壳略呈三角形,壳薄而软,外表发亮,为黄褐色,壳的顶部为淡紫色,生长纹理细腻而明显。壳的里面为淡紫色,顶尖部分为晶莹的红紫色。它的腹足形状好像人的舌头,呈粉红色,加上传说它是由越国美女西施的舌头变成的,“西施舌”这个名字就显得更贴切了。
西施舌主要生长在崂山附近海湾内的浅水沙滩中,落潮时钻入沙下6―7厘米深处躲藏,涨潮后钻出沙层捕食海藻及浮游生物。采集时一般可在落潮后的沙滩里挖,也可在水中连沙带蛤抄起来在海水里淘,淘去沙子,拣掉石块就剩它了。拿回家来用海水养半天,让它吐净里面的细沙即可食用。
西施舌吃起来味道相当鲜美,不用很多佐料,清水煮熟即可。肉香汤鲜是宴席上的美肴。
西施舌除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以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肉、壳都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滋阴、化痰、通淋的作用。
西施舌的外壳色泽艳美,可用作工艺美术品、装饰品的原料。到崂山旅游吃上顿美肴,再带些贝壳回去,能经常使您回忆起崂山海鲜的独特风味。
参考资料:百度
问题五:西施舌怎么养、它吃什西施舌俗称海蚌,是一种个体大、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的名贵海产食用贝类。西施舌在我国山东至广东沿海广泛分布。广东主要分布区有粤东饶平县的大埕湾、潮阳市的海门及惠来、陆丰等沿海。近年来西施舌自然资源衰退十分明显,商品贝价格高达160―240元/公斤。1997―1998年,潮阳等地曾有养殖户使用野生苗进行浅海移苗增养殖获得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的收益。可见西施舌是一种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名贵养殖贝类。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 贝壳略呈三角形,壳表光洁,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壳表呈紫红色,壳极薄。
2、生态习性 西施舌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浅海10米左右水深的细砂或砂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适应水温8―30℃,最适水温17―27℃,适应盐度17‰―25‰,最适盐度20‰―28‰。
3、繁殖习性 西施舌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夏之间,广东、福建在4―7月份。西施舌的生长速度较快,在自然海区生长的个体满1年的体长可达4―6厘米,体重为20克左右;满2年的体长可达8―9厘米,体重为110克左右;满3年的体长可达10―11厘米,体重为140―150克。
二、人工育苗
西施舌的人工育苗要经过亲贝选择、亲贝饲养、诱导产卵、受精孵化、幼体培育、投放附着基质和稚贝培育等七道工序。
南海水产研究所从1997年开始,对西施舌人工育苗相关技术进行了探索,1997年5―7月利用74・1平方米水泥池共培育出平均壳长2・1毫米稚贝777万个;1999年5―8月利用103・5平方米水泥池共培育出平均壳长4・4毫米稚贝196万个。该结果对于西施舌的种苗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将进一步促进西施舌养殖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健康发展。
三、养成与增殖
由于西施舌苗种生产尚未进入产业化,故目前多使用野生苗进行养成或增殖,其增养殖方法主要有三种:
1、围网养成 在低潮区选择地势平坦、风浪较平静、潮流畅通、附近无工业污染源、底质以砂为主的海滩,经清理和平整、打桩围网养殖西施舌。网片用6―8号尼龙线编织而成,网目大小为2―4厘米,网片高120厘米。围网时连同网片底纲埋入砂中35―40厘米,留80―85厘米高的网片,将上纲拉直绑在桩上。每亩可放养1―2龄西施舌500―1000公斤。一般养18个月后,西施舌体长达9厘米以上,体重达250克左右,即可收获。养成期间应经常清除玉螺、荔枝螺、红螺等敌害生物,刮除附着在木桩上的藤壶等。台风过后及时修补损坏的木桩和网片。一般在大潮退潮时收获,用短柄铁锄或铁耙翻砂,逐个采收。
2、池养 在高、中潮区建池,池内侧用石砌直坡,池底铺细砂30―40厘米,水深保持1米左右。设置独立的进、出水闸,进水闸应装有网目4―5毫米的滤水网片。一般每亩可放养1―2龄西施舌500公斤左右。大潮期间每日换水1―2次,大潮过后或水色清澈,可施尿素(每亩700克)及过磷酸钙(每亩300克)以促进池内单细胞藻类的繁殖生长。每次大潮应排干池水一次,及时清除浒苔,捕捉鱼、虾、蟹等敌害生物。收获时把池水排干,观察西施舌的出入水孔,直接用手挖取。
3、浅海增殖 可选择水深10米以内、底质以细砂为主的浅海进行移苗增殖。苗种以1―2龄为宜,放养量低于上述养成方法,收获时采用潜捞方法。
问题六:中国四大名菜的西施舌西施故里有一种点心被称为“西施舌”。糕点师用吊浆技法,先用糯米粉制成水磨粉,然后再以糯米粉为包入枣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几种果料拌成的馅心,放在舌形模具中压制成型,汤煮或油煎均可。这种点心特色颜色如皓月,香甜爽口。此餐还有一道以海鲜贝类牙蛤或沙蛤制成的汤类,也被子赐以“西施舌”的美名,相传唐玄宗东游崂山时,厨师给他做了这道汤菜,唐玄宗吃后连声叫绝。可见此菜菜美味非同心响。这道汤菜汤汁腻滑,品质爽滑,味道鲜美,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问题七:西施舌是什么贝类西施舌,一种海产贝类,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蛤蜊科,我国沿海有分布,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至丁米深的泥沙海底。见《浙江动物志软体动物》。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