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安徽的方言分为几种

安徽的方言分为几种

发表时间:2024-07-12 10:27:45 来源:网友投稿

安徽的话皖南会有部分安徽人nl不分,皖北附近方言都是中原官话,跟普通话很相似,并没有人nl不分。

四川湖南,湖北,安徽。这四个地方的人,他们那里普通话基本分不清N和L,电脑会说成电老之类的等等

nl不分的方言是湖南,湖南基本没有n的声母方言,n全部发声为l

邵则遂:历史上的楚国是一个南方的大国。最初它只在南方一个小区域,即江淮地区,随着国力的发展,逐渐扩大到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内的整个南方地区。湖南和湖北是楚国的核心地区,同时也辐射到河南、广西、安徽以及半个江苏。但楚国的版图是有变动的,有时被敌方抢占,有时吞并其他一些小国。比如湖北的黄冈、黄州、黄石、黄梅和黄陂等地原本属于一个叫“黄国”的小国,后来被楚国吞并,但这些地名还保留“黄”字。楚国自称版图有“五千里”,也就是说整个长江流域或者说黄河以南的地区都可以算作楚国的疆域,这是楚国的概念。

楚国最早应该是跟中原华夏族不同的民族。楚王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蛮夷”即未开化的民族,“不与中国之号谥”是指和中原的文化不一样。楚国应发源于南方的一个偏僻小地,当时叫做“楚族”,是一个和“华夏族”并列的概念。后来楚国占领整个长江流域,楚文化逐渐与中原文化交融,吸收了华夏民族的文化。

这种交融最早始于商周,《诗经》里已经有许多楚国的方言。商周时代的“楚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了,它融入了“华夏族”,但还保留着楚族的部分方言作为一种底层语言。以清人为例入主中原之后清人的满语逐渐消亡,但满语的一些词汇还保留在汉语里,比如“佳木斯”在满语里是“驿站”的意思,“哈尔滨”中的“哈尔”在满语里的意思是“江”。所以这种楚夏交融后的新语言就形成了楚方言,楚方言的核心区域是湖南、湖北地区。

楚方言后来如何变化的?一是西晋的“永嘉之乱”,北方的贵族向南方迁移,形成了南北朝的局面,北方话覆盖原来的楚方言区;二是唐朝的“安史之乱”,北方汉族的贵族集团向南迁移,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北方话再一次覆盖原来的楚方言区,形成了后来的西南官话,也就是说西南官话的基础在唐代就奠定了。

王氏后人和王民藩故居,这座咸宁最著名的故居讲述了一段家族移民史的故事

现在湖北的第一大方言,以及湖南的第二大方言都是西南官话。所谓“官话”,就是北方话的概念。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但它又带有南方话的色彩,例如鼻音、边音不分,平舌、翘舌不分,部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南方话的色彩也就是楚方言的特点吗?

邵则遂:对,像鼻音、边音不分的现象就是楚方言的一个特点。另外还包括一些词汇,例如“睇”(dì)在粤语里还作为基础词在使用,广东有个节目就叫《新闻天天睇》。“睇”是一个典型的楚方言词,《楚辞·山鬼》里有句“既含睇兮又宜笑”,“睇”意为“斜着眼睛看”,美女通常不好意思正眼看。到了唐代“睇”的含义变为“定睛地看”,例如《长恨歌》里的“含情凝睇谢君王”,但目前“睇”的含义只有粤语继承了。湖北方言里只有个别词保留了这种用法,比如女孩子的脸长得精致、经看,我们就叫“经睇”。

总体而言广东、福建继承的楚方言词比湖北要多,因为广东、福建一带地域比较偏僻,能够保留的古代色彩多一些。粤语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语音格局,有闭口韵、浊音和入声,这三个特征在湖北方言中除少数周边地区外,基本已经消失。所以方言有存古的作用,能够保存古代“雅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