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1)反馈虽然是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为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但反馈的实质还在学生本身。
(2)通过教师对学生反应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明确的认识,使正确的认识得到强化,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巩固学生的学习。
(3)教师要对学生课堂上的练习、答问、讨论、板演等当堂给予正确的答案和评价;让学生及早地知道作业及考试结果,以便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控。
善于观察善于协调,善于交流
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善于观察,善于协调,善于交流。
(1)把反馈的理论用于指导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
(2)教师要不断地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输送给学生,让这些信息作用于学生头脑引起学生的反应;学生要不断地把教师输入的这些信启、再以不同的方式输出,让这些信息重新作用于教师的教学。
(3)反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观察,有“学生观”,有知人之明。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鉴赏家”,而且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4)反馈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保持谐调,有“灵敏度”,有“自知之明”。教学上的谐调,就是保持教与学、讲与练的和谐、平衡。
反馈要有效
反馈有有效与无效、有益与无益之分。教师要尽最大努力避免无效、无益的反馈,这要求教师做到:
(1)必须充分把握学生在性格、认知上的特点,尊重学生,多对他们进行鼓励,避免在反馈中使用有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言辞和行为。只有建立在热爱、关心、尊重学生基础上的反馈信息,才能充分、有效地被学生接收。
(2)对学生的反馈要有一定的层次,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反馈信息。
(3)要注意排除无关或消极信息的干扰,使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与假象,能了解教师的真实用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