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雅的内容
《玉雅》,李凤雅辑。每页上半是作者藏见的古玉图片,下半汇辑了他平日所见论玉的文字,分成出产、释名、雕琢、释器和奇异等五部分。由于《玉雅》中的图都是作者数十年所见的真正占玉,并略记这些古玉浸色、尺寸及收藏者的姓名,故可供古玉研究者参考。“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器物?据《诗经·女曰鸡鸣》郑玄注云:“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依郑玄的说法,琚是杂佩中的一个部件。而传为宋人龙大渊所著的《古玉图谱》还想像了一种古玉组佩的样子,“琚”是古代组佩中的两个部件。近人李凤公在《玉雅》中也说:“琚,佩玉名。佩为琚琚所以纳间。”同时《玉雅》中还收录了一块琚,其形状正和我收藏到的那块大体一样。又因为它颇像汉字中的“工”字,故后人又习惯称它为“工字佩”。所谓做旧就是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将新玉器或旧玉器材料处理成古旧玉器的外貌,让人感觉成出土或传世玉器,以牟取暴利。玉器做旧的重要问题是仿“沁色”,沁色是指玉器上的次生色泽,它因古玉长久埋藏在地下,受温度、湿度、酸碱度及周围其他物质的影响而缓慢发生的一种蚀变现象。玉器做旧就是通过用各种物理、化学手段,人工模拟玉器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各种“沁色”,以达到“象古玉”的效果。宋代以来特别明清以来仿沁色的手法有老提油、新提油、火烧玉、羊玉、狗玉、风玉、梅玉、卤提、叩锈等等,其产生的沁色则称为:土沁、血沁、水银沁、朱砂沁、黑漆古、鸡骨白等等。清代陈性《玉纪》、刘心谣《玉纪补》、民国时期李凤公《玉纪正误》、《玉雅》、刘大同《古玉辩》、蔡可权《辩玉小识》、赵汝珍《古玩指南》等等著作,都对做旧仿古的沁色方法作过研究和介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