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的字实际有多大
1、圣教序的字实际多大不是很清楚,但古人写字注重实用性,字体大小一般在2、3厘米左右。
比如神龙本《兰亭序》,纵向尺寸24.5cm,这样算下来,里面的字小的才1cm多,大点的也不过4,5厘米,大多在2-3cm左右。这和当时所用纸张大小、笔的大小也是一致的。圣教序为集字,字体大小也应该是如此大小。
2、《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宽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扩展资料:
1、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额刻七佛像。
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集王圣教序记,较雁塔褚遂良正书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笺答、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怀仁集王羲之书,历廿五年乃成。
2、《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
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3、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确是后世学书者难以达到的境界。
王羲之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他对书法技法的把握、运用已精熟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寄情山林、恬淡儒雅的秉性,使他在挥运之际从未宥于法度,或者说在追求书法天趣的过程中,其技法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这对于一般的学书者来说颇有启迪意义。
其次“若断还连,如斜反正”,灵动变化的篇章构成,也是王羲之书法的重要特征。集字而成的《圣教序》,其章法布势已作了很大的调节,但终因不是一气写成的,故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