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赵州桥和李春的故事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唐张嘉贞《安济桥铭》记载:“赵郡蟤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后人据此多以赵州桥乃李春作品,可是当地人民却宁愿相信此桥为神仙下凡的鲁班爷所造,故另有一番传说,《小放牛》这样唱道:“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关于李春,除了上述一个“匠”字,从史书上再也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了,很难断定他究竟是什么人。如今公园内有一尊塑于九年前的李春像,中年学士打扮,文质彬彬,左手持一卷图纸,玉树临风。二十四年前在同一个地方,另有一尊青年李春塑像,工匠装束,袒肩露胸,右手紧握铁锤,粗犷而笨拙。这种转变亦非常有意思,与其说人们在不同时代对李春有不同的认识,倒不如说神州大地国情发生了变化。
“匠”字既可解释为从事具体劳动的匠人,亦可解释为专责营造的官员,例如长安城的规划者、隋朝贵族建筑专家宇文恺,曾任“将作大匠”官职,当然亦可以引伸为“在某一领域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按常理像赵州桥如此复杂的桥梁设计及建造工程,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及精湛的工艺,更涉及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主持者必定是经验丰富的哲匠或像宇文恺一类的技术官僚。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