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一、广泛性
公共关系的广泛性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公共关系存在于主体的任何行为和过程中,即公共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贯穿于主体的整个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其公众的广泛性。因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既可以是已经与主体发生关系的任何公众,也可以是将要或有可能发生关系的任何暂时无关的人们。
二、整体性
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它侧重于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和整体形象,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它并不是要单纯地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威望,而是要使人们对自己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三、长期性
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公共关系人员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应该是经常性与计划性的,这就是说公共关系不是水龙头,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它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
作用
1、采集信息,监测环境
采集信息:信息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要发挥组织面临社会事件的提前预警功能,就要充分地采集和掌握环境信息。包括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信息、社会环境信息和有关公众的信息等。
监视环境:第一阶段采集的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后,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具体可以发挥监测政府决策趋势、监测社会环境变化趋势和监测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等作用。
2、引导舆论,塑造形象
通过公关活动,组织可以实现引导公众理解并接受自己:组织可以通过介绍、宣传来提高自己在公众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提倡维护产品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在组织形象游离不定甚至受损时,可以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舆论,重塑形象。
3、沟通内外,协调关系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帮助组织协调与外部公众的关系:减少与普通公众、政府、媒体、企业和其它组织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增进和其它主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协调和内部公众的关系,增加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团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