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文言文晋书王导传

文言文晋书王导传

发表时间:2024-07-12 17:41:58 来源:网友投稿

1.晋书王导传翻译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司空刘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现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讲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晋书?王导传》卷六五)

参考译文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不久司空刘宴引荐他做东阁祭酒,升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均未赴任。而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琊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全力拥戴(琅琊王),暗自立下复兴(晋室)的心志。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及至元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凡军国大计,王导都积极筹画。元帝刚出镇建康时,吴人不相依附,过了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

想办法匡济时局。“到了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吃惊,于是一起在路旁迎拜。王导于是又向元帝献计说:”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遇遗老贤才,存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的。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国土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土族首领,不如将他们吸引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就奉命前来朝见元帝,因此吴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民心归附。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

2.求《晋书王导传》的译文,多谢太长,敲下来得一天。

附原文: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

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初袭祖爵即丘子。司空刘实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乂。

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

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对曰:「昔秦为无道,百姓厌乱,巨猾陵暴,人怀汉德,革命反正,易以为功。自魏氏以来迄于太康之际,公卿世族,豪侈相高,政教陵迟,不遵法度,群公卿士,皆餍于安息,遂使人乘衅,有亏至道。

然否终斯泰天道之常。大王方立命世之勋,一匡九合,管仲、乐毅,于是乎在,岂区区国臣所可拟议!愿深弘神虑,广择良能。

顾荣、贺循、纪赡、周?皆南土之秀,愿尽优礼,则天下安矣。」帝纳焉。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

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

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天官混杂朝望颓毁。

导忝荷重任不能崇浚山海,而开导乱源,饕窃名位,取紊彝典,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庶令雅俗区别,群望无惑。

」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而更约己冲心,进思尽诚,以身率众,宜顺其雅志,式允开塞之机。

」拜宁远将军,寻加振威将军。愍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

晋国既建以导为丞相军谘祭酒。桓彝初过江见朝廷微弱,谓周顗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欲求全活,而寡弱如此,将何以济!」忧惧不乐。

往见导极谈世事,还,谓顗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

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俄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

导以敦统六州,固辞中外都督。后坐事除节。

于时军旅不息,学校未修,导上书曰:夫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五教明,德礼洽通,彝伦攸叙,而有耻且格,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

《易》所谓「正家而天下定」者也。故圣王蒙以养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然后裁之以位。

虽王之世子犹与国子齿,使知道而后贵。其取才用士咸先本之于学。

故《周礼》,卿大夫献贤能之书于王,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贵士也。人知士之贵由道存,则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其家以及乡,学于乡以登朝,反本复始,各求诸己,敦朴之业著,浮伪之竞息,教使然也。

故以之事君则忠,用之莅下则仁。孟轲所谓「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者也」。

自顷皇纲失统,颂声不兴,于今将二纪矣。《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而况如此之久乎!先进忘揖让之容,后生惟金鼓是闻,干戈日寻,俎豆不设,先王之道弥远,华伪之俗遂滋,非所以端本靖末之谓也。殿下以命世之资,属阳九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

诚宜经纶稽古,建明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方今戎虏扇炽,国耻未雪,忠臣义夫所以扼腕拊心。

苟礼仪胶固淳风渐著,则化之所感者深而德之所被者大。使帝典阙而复补,皇纲弛而更张,兽心革面,饕餮检情,揖让而服四夷,缓带而天下从。

得乎其道岂难也哉!故有虞舞干戚而化三苗,鲁僖作泮宫而服淮夷。桓文之霸皆先教而后战。

今若聿遵前典,兴复道教,择朝之子弟并入于学,选明博修礼之士而为之师,化成俗定,莫尚于斯。帝甚纳之。

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

进骠骑。

3.翻译《晋书·王导传》Jinisbuilt,inordertoguidethearmyJiJiuforprimeminister.Huanyiriverearly,and,behold,aweakgovernment,referstoweeksYiyue:Ihowso,tothezhongzhoudesires,andthatourpresentsoweak,willhaswhy!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0346533Apprehensionnotjoy.Toseethelead,talkabouttheextremely,also,referstoYiyue:toseetheyi,noaftermysorrowwilldo.River-crossingpersonage,eachtohisday,phasetonewpavilioncatering.WeekinYisitsandTanYue:notspecialscenery,helifteduphiseyesandhaveriversofdifferent.Alleachotherrunnynose.ButtheguideQiaoRandiscolorationyue:whenweremittedtotheroyalfamily,KeFushenzhou,howtoberelativelytheqichuwasevil!Allthetearsofthethanks.Russiarightgeneral,yangzhouemissary-systemworship,themilitaryprisonjiangnan,movedtheBiaoridegeneral,andscatteredrideoftensided,paper,andbringthebookChineseandforeignarmiestoprison,holdstherecord,falsefestival,emissary-systeminthere.Insixstates,theseries,GuCisino-foreignarrangements.Afterremovingsectionthings.。

4.晋书谢尚传原文和翻译谢尚传谢尚,字仁祖,为豫章太守谢鲲之子。

从小就有孝亲之情。七岁丧兄长其哀恸之态超出礼法,亲戚无不感到奇异。

到八岁显得聪明早熟。谢鲲曾携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儿乃是座中的颜回啊。”

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无仲尼,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宾客无不惊叹。十余岁逢父丧,丹杨尹温峤来家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

之后擦干眼泪诉说经过,举止言语大异于寻常儿童,温峤十分看重。及至长大成人,聪SLkj.oRg明坦率智能超群,分辨理解无与伦比,行为洒脱不拘细节,不做流俗之事。

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衣裤,叔伯们责怪他,他因此改掉了这一嗜好,于是显名于世。谢尚擅长音乐,广通多种技艺。

司徒王导十分器重他,把他比做王戎,常称他为“小安丰”,召为属官。承袭父亲封爵咸亭侯。

谢尚刚到司徒府通报名帖,王导因为府上正有盛会,便对他说:“听说你能跳《鸲鹆舞》,满座宾客渴望一睹风采,不知你可否满足众人意愿?”谢尚说:“好。”便穿好衣服戴上头巾翩翩起舞。

王导让座中宾客拍掌击节,谢尚在广众之中俯仰摇动,旁若无人。谢尚就是如此率直任意。

5.晋书谢尚传原文和翻译谢尚传

谢尚字仁祖,为豫章太守谢鲲之子。从小就有孝亲之情。七岁丧兄长其哀恸之态超出礼法,亲戚无不感到奇异。到八岁显得聪明早熟。谢鲲曾携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儿乃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无仲尼,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宾客无不惊叹。十余岁逢父丧,丹杨尹温峤来家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之后擦干眼泪诉说经过,举止言语大异于寻常儿童,温峤十分看重。及至长大成人,聪SLkj.oRg明坦率智能超群,分辨理解无与伦比,行为洒脱不拘细节,不做流俗之事。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衣裤,叔伯们责怪他,他因此改掉了这一嗜好,于是显名于世。谢尚擅长音乐,广通多种技艺。司徒王导十分器重他,把他比做王戎,常称他为“小安丰”,召为属官。承袭父亲封爵咸亭侯。谢尚刚到司徒府通报名帖,王导因为府上正有盛会,便对他说:“听说你能跳《鸲鹆舞》,满座宾客渴望一睹风采,不知你可否满足众人意愿?”谢尚说:“好。”便穿好衣服戴上头巾翩翩起舞。王导让座中宾客拍掌击节,谢尚在广众之中俯仰摇动,旁若无人。谢尚就是如此率直任意。

6.晋书王述传全文起初,王述家里很穷。

请求朝廷试用他担任宛陵县令。在任期间收受了不少贿赂,用来修补房屋增加家具,被当地检察院弹劾,弹劾的内容有一千三百多项。

王导(大丞相)派人对他说:“你父亲是个名士,你就不用担心没有富贵,你在一个小县里面屈尊做官,很不合适。”王述回答说:“我受贿会知足而止。

现在天时人和还没有通达。”后来多次在州郡做官,清廉无比,俸禄赏赐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住宅用具很破了都不改换,才开始被当时的人们所称赞。

但是性子急躁、容易失控。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插它,没有插上,就勃然大怒把鸡蛋扔在地上。

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王述就下床来用木屐踩它,没踩着,大怒不已,拾起来放进嘴里,咬烂它然后吐掉。担任高职以后,总是柔和的处理事情。

谢奕性格粗鲁,有一次被王述惹恼,极言肆骂,不堪入耳。王述一句都不回应,只是面对着墙壁不直面他,过了半天,谢奕离去,王述才重新入座。

当时的人因为这个称赞他。

7.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全文翻译看见周顗出来,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旧不搭理他;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才将周顗放出,大家都前去探望,周顗却说,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连看都没看他一下,径自去了,能装他个几百个。”

王导也不以为忤。后来王敦举兵?一次晋元帝大宴群臣、戴若思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

庾亮曾对周顗说:“大家都拿你跟乐广相比呢,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王敦又说:“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

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人称“三日仆射”,被有司弹劾。又有门生持刀伤人?”周顗回答说:“此种空洞无物,但是像你这样的人。

元帝大怒下诏书将周顗下狱,复礼部尚书之职,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后为吏部尚书,终日醉酒不醒,路过太庙,周顗大声说到:“伯仁?”此人正是周顗,今日名臣共聚一堂,纵使是尧舜之时也不过如此吧?”忽有一人在堂下朗声答道。

先领荆州刺史,与敌军交战,大败。王敦问王导:“如今杀了这建康地图帮贼子。

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以倾王室。”话音未落,左右差役便用戟戳其口,便可换个大官作作。”

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王导重新掌权之后,神情自若,遂被杀,时年五十四岁,因此连坐罢官。

至太王敦兴初年,再被起用,因而非常恨他。后来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天地先帝之灵。”

当时的宰辅王导非常器重周顗,曾经躺在周顗的腿上指着他的大肚子说:“这里面有什么呢:“我就知道我死不了,恰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顗。不久周顗和戴若思果然都被逮捕:“如今的世道怎么能跟尧舜盛世相比呢,正是酒酣歌热之际,元帝高兴得说,血流满地而周顗面不改色,王导叫住周顗说:“众位爱卿,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周顗年方弱冠便入朝为官,宦海之中沉浮数次,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只对左右说,殷勤备至。

王导拿着这封奏折,没犯死罪嘛,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没吱声:“周顗。

而王导却不知道周顗曾经救过自己,当速杀敦,无令纵毒。幽冥之中负此良友,刘隗劝元帝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司空王导入朝请罪,不日处死。

若干天后元帝愤怒平息,又喝多了酒才出来。此时王导还跪在宫门口谢罪,就只能杀了他们了。”

王导还是不说话。”周顗说:“奈何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意思是说这不是以丑比美吗?我怎么能跟乐广相提并论呢。周顗入宫后向元帝进言,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可错杀忠良。

8.晋书列传三十九译文周顗年方弱冠便入朝为官,宦海之中沉浮数次。

先领荆州刺史,与敌军交战,大败。后为吏部尚书,终日醉酒不醒,人称“三日仆射”,被有司弹劾。

又有门生持刀伤人,因此连坐罢官。至太王敦兴初年,再被起用,复礼部尚书之职。

庾亮曾对周顗说:“大家都拿你跟乐广相比呢。”周顗说:“奈何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意思是说这不是以丑比美吗?我怎么能跟乐广相提并论呢?一次晋元帝大宴群臣,正是酒酣歌热之际,元帝高兴得说:“众位爱卿,今日名臣共聚一堂,纵使是尧舜之时也不过如此吧?”忽有一人在堂下朗声答道:“如今的世道怎么能跟尧舜盛世相比呢?”此人正是周顗。元帝大怒下诏书将周顗下狱,不日处死。

若干天后元帝愤怒平息,才将周顗放出,大家都前去探望,周顗却说:“我就知道我死不了,没犯死罪嘛。”当时的宰辅王导非常器重周顗,曾经躺在周顗的腿上指着他的大肚子说:“这里面有什么呢?”周顗回答说:“此种空洞无物,但是像你这样的人,能装他个几百个。”

王导也不以为忤。后来王敦举兵,刘隗劝元帝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司空王导入朝请罪,恰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顗,王导叫住周顗说:“伯仁,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连看都没看他一下,径自去了。

周顗入宫后向元帝进言,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可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一高兴,又喝多了酒才出来。

此时王导还跪在宫门口谢罪,看见周顗出来,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旧不搭理他,只对左右说:“如今杀了这建康地图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

而王导却不知道周顗曾经救过自己,因而非常恨他。后来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

王敦问王导:“周顗、戴若思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没吱声。

王敦又说:“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

王导还是不说话。不久周顗和戴若思果然都被逮捕,路过太庙,周顗大声说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

话音未落左右差役便用戟戳其口,血流满地而周顗面不改色,神情自若,遂被杀,时年五十四岁。王导重新掌权之后,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

王导拿着这封奏折,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