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为什么没文字
早在远古的时期,羌人就曾有过文字创造。一些古文字学者研究认为,发现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之一。这种刻画符号在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以及青海柳弯、甘肃马厂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都有发现。并认为有些刻在后来的甲骨文和金文中还能找到,大体可以释读。一些彝学专家认为,许多刻符均能用古彝文释读,它与古彝文有直接渊源关系。是一种以表音为特征的音节文字。
古代羌人在寻找不受时空限制的交际手段中,还创造和使用过西夏文字。因而羌族文化史的发展,离不开对羌族语言和古代使用过的西夏文字研究。
西夏文字是根据西夏语(据许多专家研究论证,党项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的本质特点而创制的,自称蕃文或蕃书,属表意文字类型。有六千余字分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几种字体。字体构造规律,有单纯字和合成字两类。其中又以会意合成和音意合成字最多,占西夏文字总量的80%左右。省形和省声现象比较普遍,极少象形字和指事字。西夏文字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被制定出来,既是党项羌民族富于智慧的表现,同时也为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此后西夏文书告示,一律用新文字书写。《西夏书事》卷十二载: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浩牒尽易蕃书。并特设蕃学院,以培养西夏文人才。从保存至今的西夏文文献看,不仅种类繁多,且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官私应用文书;有学术价值很高的法律、历史、文学、医学等方面的著作:有多种类型的字典、辞书;有一大批译自汉文的儒学经典和兵书要籍;有更多的佛经……等等。反映出西夏的文化事业已相当发达。丰富多采的代表羌人文化的西夏文文献已成为中华民族文献宝库中一份重要的遗产。
今天为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羌族教育文化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已创制出羌族新文字,正在试点和推广中。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