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孟珙的传奇
抗金名将孟珙的传奇
公元1206年,南宋组织“开禧北伐”,宋金展开了新的激烈对抗。同年草原雄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这一年南宋将门子弟孟珙12岁,无法选择处于宋金蒙三国的历史冲突之中。金戈、烟云如雷,孟珙在浴血杀戮中成为一代名将,用自己传奇的人生给这段历史增添了华丽的色彩。
金国由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创立于1115年,在第六代皇帝金章宗的沿袭下,金国经历了90多年的上升期,政权稳定,武力强大,相继灭亡了辽国和北宋。
金章宗以后直到1234年灭亡,金国才走下坡路,与南宋争胜,却被越来越强大的蒙古帝国欺凌得找不到北。孟珙的沙坑之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经历了反抗金兵、抢夺金钱、抵御蒙古铁骑的艰难旅程。
在反抗金军中继续成长。孟珙是将门出身,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岳飞的部下,父亲是左武卫将军。孟珙从小受铁血军人熏陶,胸有大志,腹有谋略,武艺高强,在与金军的战斗中屡建功勋。
襄阳之战孟珙在金军渡河时猛攻,歼灭了大半金兵。枣阳之战孟珙一马当先,奋勇杀敌,奋勇救陷入重围的父亲;金军包围枣阳,孟珙引弓远射,立射金兵数人,大展军威。与金国武仙军团决战,孟珙以八千比十万,大败金军,俘获金军八万多人,金军入侵蜀地,重建根据地的计划完全破产。
联蒙灭金中“靖康之耻”。1233年10月,在金国覆灭得到确认的情况下,南宋权臣史弥远决定联合灭金,出兵包围金国朝廷最后占领的蔡州,孟珙随军征兵。
经过四个多月的攻城战,宋蒙联军终于攻入城内,与金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是宋、蒙古、金唯一一次三国大交锋,烟火弥漫,杀声震天,血流成海,金军被诛杀殆尽,金哀宗自缢身亡,尸体被烧焦,无法辨认,孟珙就把尸体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古,沿袭120年的金国彻底灭亡。
孟珙在此战中立下不世之功,完成了岳飞、韩世忠等前辈的心愿,也为天下受尽战争苦难的百姓复了仇。
在与蒙古铁骑较量中成为“机动防御大师”。金国灭亡以后,宋和蒙古很快由战友变为敌人,蒙古铁骑开始大规模南侵。历经黄州保卫战、江陵水战、收复襄樊之战、夔州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孟珙逐渐成长为南宋抵御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其机动防御战略屡建奇功。
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沃尔科戈诺夫将孟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元帅曼施泰因相提并论,称其为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1241年春,宋理宗任命孟珙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同时兼京湖安抚制置使,统管长江上游和中游的防务,正式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纵观有宋一代,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有孟珙这样的职权!
远见卓识构建“藩篱三层”防御体系。孟珙是一位谋略深远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向朝廷提出在川东、湘西北、湘西南三地,利用有利地势,构建相互衔接的三层防线,人称“藩篱三层”,这样就能使南宋拥有相对纵深的防御体系,可以防备蒙古军从云南、广西迂回进攻湖南。
在这一点上历史充分证明了孟珙战略家的精准眼光,在他去世6年后,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大军征吐蕃、灭大理,从背后攻入了湖南。
文武兼备情智双优。孟珙是一代儒将,在戎马倥偬之中,很关注文教事业的发展,相继兴建了公安书院和南阳书院。他亲自选定书院山长,指导制定书院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文武兼有,实施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为了减轻朝廷和百姓负担,孟珙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募农开荒,共屯田十八万八千顷,充分保障了军队的后勤供应。孟珙是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对上对下关系处理得都非常好,同僚佩服他,下面兵士爱戴他,有着很高的个人威望。
招降不成在遗憾中离世。随着宋军战事好转和孟珙个人声望的不断攀升,不少原先向蒙军投降的南宋将士纷纷来归。其中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军政长官的范用吉秘密向孟珙请降,孟珙非常高兴,因为范用吉位置极其重要,若能归降对南宋大有裨益。
他急忙上书请求朝廷批准,但让他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宋廷竟然不同意,理由是范用吉“叛服不常”,这不过是敷衍之词,最主要的还是朝廷对孟珙起了猜忌之心,担心范用吉的归降会进一步扩大孟珙的势力,所以拒绝招降。
孟珙心里明白,不免心灰意冷,主动上表请求退休,朝廷马上批准,让孟珙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的名义退休。孟珙一生征战,满身伤病,遇到此事心情郁闷,病情加重,不久就在江陵病逝,享年52岁。孟珙一生忠君爱国,是南宋王朝最后的一根擎天巨柱,他的存在,延长了南宋王朝的寿命。日本人写的《通俗宋元军谈》一书这样评价孟珙:“孟珙,虽处于衰宋,然其忠义、兵略,则不劣于岳飞。”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