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汉语动词的数量表示方法

古代汉语动词的数量表示方法

发表时间:2024-07-13 01:07:40 来源:网友投稿

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构成“数+动”式。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一般有以下四种:

1、“数词+动词”表示动量。

2、“动词+者+数词”表示动量。

3、“数词+动量词+动词”。

4、“动词+数词+动量词”。现代汉语表示动量,一般是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后,构成“动+数+量”式。动量词的用法1、动量词大多用在动词后边做补语,表示数量。例如:我们讨论过两次。

动量词也可以放在动词前边做状语,一般表示强调在若干次数内完成或进行某动作。例如:他要一次写好。

2、“遍”指从头到尾的完整过程。例如:这篇文章你再看一遍吧。

3、“下儿”有两种含义。

(1)表示具体的动作单位。

例如:主席摇两下儿铃。

(铃响两声)

(2)“下儿”前边用“一”,表示动作经历的时间短,作用和动词重叠一样。

例如:对不起,您等一下儿。

4、动量词重叠后常用在动词前做状语。

例如:他次次都来。

5、有的动量词可用在名量词后边表示人或事物和动作数量的总和,也可以叫复合量词。例如:架次,综合表示飞机的架数和飞行的次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