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样管理
中药饮片的储存与养护变质与预防一、影响中药变质的自然因素
1、 空气:成分复杂主要因素有,水分(受潮、返潮)、氧气(氧化、分解)、灰尘(污染)、微生物(生虫、霉变)。在保管中需根据季节和药品的性质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2、 温度:温度在16~35℃时一般害虫容易生长繁殖;在25~28℃时最适合霉菌的生长;温度在35℃以上时,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会加速挥发,花、叶之类容易香气走失与变色,含油脂的药物易出现走油,树脂类药品易出现软化与熔化而发生粘连现象。
3、 湿度:湿度与温度是影响药品质量密切相关的两方面。一般在3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4、 日光:对于中药有干燥、防霉和杀虫杀菌作用。但其中的紫外线会加速药物成分的氧化、还原、分解以及促使药物挥发、变色失性等。
5、 时间:一般储存5年以上,“先进先出,陈货先出”原则。(1)批号表示药品生产日期。(介绍批号与包装日期)(2)负责期二、中药储存的变质与防治(一)虫蛀害虫侵入药物内部引起组织破坏的现象。
1、 害虫的种类常见的害虫有:谷象、米象、大谷盗、药谷盗、锯谷盗、日本标本虫、印度谷螟、粉满等。
2、 药害虫的来源(1)从产地采收时受到污染;饮片加工未彻底杀灭害虫及卵。(2)由运输工具、包装材料或仓储容器和用具等潜伏的害虫。(3)害虫本能的传播(成虫传播)(4)空仓未经彻底灭虫(5)较小的虫害和满类(随动物、风力传播)
3、 药的性质与虫蛀的关系(1)药物的成分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含糖粉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元、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的药物易虫蛀。而含辛辣、苦味成分(细辛、花椒、干姜、黄柏、黄连等)一般不易虫蛀。(2)药物的质地质地柔润的药物(红参、地黄、党参)在潮湿状况容易生虫。而质地坚硬致密的药物(桂枝、赭石、石决明)。(3)药物的完整度原药材外表面有保护组织(木栓、角质、茸毛等)害虫不易侵入。(4)药物的加工炮制
4、 害虫的危害(1)消耗药品,造成浪费(2)污染药品,传播疾病害虫食害药品时,积聚大量的粪便、虫蜕、虫尸、微生物并排泄大量的水分,可导致药品在短期内发热、发霉变质。人们服用这些被污染的药品后会生病。如螨类能引起皮炎、皮疹;若随药品内服后,螨能穿过胃壁进入内部器官,当进入泌尿道时可产生血尿;进入呼吸系统可引起哮喘;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引起发烧、水肿、等全身症状。鼠类传播的疾病更多。
5、 中药虫蛀的防治(1)预防在先室内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温度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在70%以下),药物进仓前将容器、货位、打扫干净,消除死角隐患。来货严格接收凡有灰屑、虫迹、潮软或质量低劣的药品拒收。平时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勤查勤晒勤里,防患于未然。克服“蛀药不蛀性,生虫难免”等错误观念。(2)高温杀虫(48~52℃害虫只需较短时间及死亡;45~48℃害虫处于热昏迷状态,若时间长,害虫就全部死亡;-4~8℃害虫处于冷麻痹状态,若时间长久,害虫也会死亡。-4℃以下害虫经若干时间后死亡)暴晒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软组织及生活机能,使虫死亡。a.时间与温度杀虫温度应45~52℃,时间4~6小时。b.薄摊勤翻一般摊3~5cm为宜,每小时翻动一次。c.晒后先将药聚堆,保持堆内高温,达到杀虫目的。低温杀虫a.利用自然低温b.冷藏(注意防潮)(3)经验储藏a.对抗法人参与细辛、冰片与灯心草、泽泻与牡丹皮、土元与大蒜、三七与樟脑。b.用酒白酒或95%的酒精撒在药物的表面,然后密闭。(栝楼、当归、紫河车、大枣、枸杞、黄精等不宜暴晒烘烤的药物)。(4)熏蒸发(二)发霉(1)原因a.在采收、加工、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污染。在条件适宜时发霉。b.药物本身水分含量过高。c.仓库或药店内环境不清洁或因生虫引起。(2)危害a.药物变质失效b.产生有毒致癌物质(3)防治a.加强来货的验收检查(水分)b.经常对库存饮片的检查,常通风。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