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通过这一次的月考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解题时缺乏灵活性,没有能够将知识综合利用,灵活的运用已经学到过的知识进行解答题目。这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密闭可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因此做好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势在必行。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发散思维”来提高思维灵活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
在教学中还可以用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比方说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对于错题给学生提供错误的解题过程,让学生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还有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除此之外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查重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另外写学后反思,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反思学习过程并写出来,以后经常阅读,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