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介绍

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介绍

发表时间:2024-07-13 03:09:48 来源:网友投稿

佛教自东朝传入中国之初,其教义、戒律就与传统儒家伦理发生了冲突,因为佛教教义规定,佛教徒只跪拜佛祖释迦牟尼,对任何世俗人,无论高低贵贱皆不行跪拜礼包括父母,甚至信佛的君臣父母老弱妇孺要想高僧下跪。佛教中的僧侣剃发、入空门等教规也遭到了正统儒学的攻击,指责这些教规违背孝道,悖逆封建纲常。随着佛教势力急剧膨胀,佛教的寺庙经济、僧兵在各方面与世俗发展摩擦,佛教与王权、名教的冲突日益加剧,历朝矛盾不断的积累增加终于在晋代爆发,随即从历朝民间争议转到了朝堂引发了沙门不敬王之争。中国东晋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重要佛教哲学论文。成帝咸康六年(340)车骑将军庾冰指斥佛教僧侣蔑弃忠孝,遗礼废敬,伤治害政,提出沙门(僧人)应礼敬王者。安帝元兴(402~404)年间,太尉桓玄又欲令沙门一律对王者尽敬,致书慧远,征询意见。慧远及时作答,提出异议,并撰《沙门不敬王者论》5篇:《在家》、《出家》、《求宗不顺化》、《体极不兼应》和《形尽神不灭》。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