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原文_翻译及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发表时间:2024-07-13 04:00:39 来源:网友投稿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南北朝·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边塞羁旅思乡鉴赏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是综合若干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再结合几个典故,构成冷落萧索的总体印象,藉以抒写出心头的凄凉之感。

“萧条亭障远,凄惨(一本作‘凄怆’)风尘多。”浓郁的乡关之思中夹杂着尚未消磨的豪气,从诗中迎面扑来。他本可以在故乡安乐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却又因故而漂零在异地他乡,屈仕敌国,远离家园。“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诗人看不见故园的青山秀水,他想:黄河的那一面,应该就是故乡的城池吧?“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苏武不在,易水犹寒,没有人能够明白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壮士一去不复返,自己不知何时才能踏入故园。“故园东望路漫漫”,诗人把最好的岁月留在了异国他乡。“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最后借前面典故的字面意义,与前六句合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勾出了诗人遥望亭障关河,面对秋风寒水,在边塞的帐幕中晨起悲歌的形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庾信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代·李益《从军北征》从军北征

唐代:李益

边塞战争,悲凉,无奈思乡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其一》从军行二首·其一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边塞战争组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诗三百首边塞,秋天,月夜,思乡怀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