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翻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指古往今来虽不断有人逝去,但薪火相传,人类并不会因此绝迹,正如长江之水,几千年来川流不息,不曾有一日停顿,遑论消失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是说人一生高高低低、时来运去一如月亮的盈亏一样,虽然时而圆、时而缺,但归根究底始终是周而后始,并没有真正的消长。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出自于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表面意思为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