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玛利亚·蒙台梭利的人物生平

玛利亚·蒙台梭利的人物生平

发表时间:2024-07-13 06:52:34 来源:网友投稿

1.求学历程

蒙特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蒙特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玛丽亚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玛丽亚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认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

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台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教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芬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

“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

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

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Jeanitard)和塞贡(EdwardSeguln)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2.成长阶段(1870~1886)

1870意大利独立,八月三十一日,玛利亚·蒙特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父亲为亚力山卓·蒙特梭利,母亲为雷奈德·史托普尼。

1875玛利亚·蒙特梭利五岁,举家迁居罗马。

1876玛利亚·蒙特梭利进入公立小学一年级就读。

1883~86进入米开朗基罗技术学校(高中)。

1886~90进入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最喜欢的学科为数学。

1890~92以杰出成绩就读于罗马大学。

1892~96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1896年毕业,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

3.准备阶段(1896~1906)

蒙特梭利1896担任罗马大学附设医院—SanGiovaniHospital之助理医师。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妇女会议上,以意大利代表身份出席会议。1897义务担任罗马大学精神医学科临床教学之助理医生。

1898在社林举行之教育会议上演说,并于罗马出版此演讲文《社会的不幸与科学上的新发现》。儿子马里欧·蒙特梭利诞生。

1899在意大利开始为期二星期的演讲旅行,演说《新女性》与《现代慈善事业:儿童与和平》,获杰出医疗服务奖。

1900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1901辞卸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修读哲学。

1902受邀于拿坡里教育学术会议上演讲。

1904~1908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之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教授。

4.启蒙阶段(1907~1909)

1907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不久第二所儿童之家相继成立。

1908第三所儿童之家——米兰儿童之家成立。(依据史坦丁的说法:出版意大利版《教育人类学》)

1909重要著作意文版。(意文版名称为《应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之科学的教育方法》)。首次师资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

5.拓展阶段(1910~1952)

1910与墨西哥的修道院为地震受灾儿童成立学校。蒙特梭利协会于罗马成立。

1911意大利与瑞士的公立学校经政府当局认可正式采用蒙氏教学法。巴黎成立蒙特梭利示范学校,英国也成立学校与蒙特梭利协会。

美国第一所蒙特梭利学校设立,为安妮乔治所创办。辞去医师工作与大学教职而全力投入其教学方法的扩展。

1912美国麦克劳杂志以《在美国出发为题》长篇介绍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教学法》英译本出版。(依据史坦丁之说法《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两册出版)

1913第一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应麦克劳杂志之邀到美国演说,与卡内基大厅发表专题演讲。受邀至发明家爱迪生家中做客。

1914荷兰儿童之家成立。著作《蒙特梭利手册》出版。克伯屈出版《检视蒙特梭利系统》严厉抨击蒙特梭利教育。

1915于洛杉矶与圣地亚哥开设训练课程。第三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美国旧金山开课。由美国教育协会赞助于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上演讲。巴塞罗纳成立第一所蒙特梭利学校。

1916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开训练课程。

1917两册《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出版。访问荷兰荷兰蒙特梭利协会成立。最后一次访问美国。

1919首次在英国开始训练课程,为期两月。之后每两年前往伦敦开课一次。

1922受意大利政府任命为学校督导。维也纳成立儿童之家。

1923获英国达拉莫大学颁赠荣誉博士学位。

1924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开设四个月的训练课程。莫索里尼走访各国调查蒙特梭利学校蒙氏与其相遇。

1925获意大利政府支持,蒙特梭利教育于意大利复生。

1926前往南美洲阿根廷演讲。阿姆斯特丹成立蒙特梭利中学。在瑞士日内瓦的国家联盟演讲《教育与和平》。

1929发表《宗教教育》专文。罗马成立师资训练学院。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柏林成立,第一届国际蒙特梭利会议于丹麦举行,会议主题为《新教育》。

1930罗马开始为期六个月的训练课程。

1933莫索里尼领导之法西斯党统治意大利,下令关闭所有蒙特梭利学校。致使蒙氏离开意大利,转而定居西班牙。国际训练课程也于巴塞罗纳开课。(依据史坦丁说法:《童年的秘密》出版)

1936西班牙内战,蒙氏转往荷兰。《童年的秘密》出版。模范学校与训练中心于荷兰的拉兰成立。国际蒙特梭利协会总部由柏林迁至阿姆斯特丹。

1939在印度开设训练课程。《大地的儿童》、《青春期及青春期之后教育的改革》、《大学的功能》等出版。与甘地、泰戈尔会见。

1939~1946在印度有千名以上教师接受训练。蒙氏对婴幼儿发展产生浓厚兴趣。

1944以《生命的前三年》为题演讲。于锡兰举办训练班。

1946出版《新世界的教育》一书。

1947应意大利政府之请回罗马重组蒙特梭利协会。返回印度策划蒙特梭利大学,但因政治混乱而中止。伦敦蒙特梭利中心成立。

1948《吸收性心智》、《了解你的小孩》、《发现儿童》等著作出版。

1949(依据史坦丁说法:《吸收性心智》出版)首次在巴基斯坦开课任教讲授。于巴黎获颁荣誉社团会员奖章。

1949~1951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50到北欧的挪威、瑞典演讲,获阿姆斯特丹大学颁赠荣誉哲学博士。被委任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

1951第九次也是蒙氏最后一次亲自主持的国际蒙特梭利会议在伦敦举行。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市开设训练课程。

1952五月六日病逝于荷兰,享年八十二岁。

扩展资料:

玛利娅·蒙特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小镇。

父亲亚历山德鲁·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蒙特梭利在担任助理医生期间(1896-1898),主要是治疗智障儿童。当时意大利把智障儿童与精神病患者一起关押在疯人院里。室内没有玩具,甚至没有任何可供儿童抓握和操作的东西;管理人员态度恶劣,根本不组织任何活动。

蒙特梭利对这些儿童的处境深表同情。通过观察和研究,她深深感到,这种医疗方法只能加速儿童智力下降。从此她对智障儿童的治疗和教育问题产生了兴趣,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他们。

为了找到一种适合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法,蒙特梭利认真研究了法国心理学家伊塔和塞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她亲自翻译他们的著作,亲手抄写,以加深理解,伊塔和塞根是19世纪训练心理缺陷儿童的著名人物。

伊塔曾在1900年对一个早年被丢弃后在森林中长大的“野孩”进行治疗,并发表了实验报告。塞根继承了伊塔的事业,提出“生理教育法”,主张对身体有残缺和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感官训练,充分发挥他们的生理功能,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他著有《痴呆的精神治疗、保健与教育》和《痴呆及其生理治疗方法》。伊塔和塞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地影响了蒙特梭利。她认为这就是“科学的教育学”的先导。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