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的古诗有哪些
08·文化作者代表作《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
打开《唐诗鉴赏辞典》,第一首便是隋末唐初的虞世南的《蝉》。历代咏“梅兰竹菊”,咏山咏水咏柳的诗词很多,可是咏蝉的诗词并不多见。但在唐诗里却有让人赞叹乐道的“咏蝉三绝”。
蝉,雅名蜩,俗称“知了”,在夏、秋季鸣叫,声音响亮,吸树汁为食。它本是一种昆虫,但由于它常居高枝,古人误以为是靠餐风饮露为生;又因它体态娇美,声音连续悠扬,于是人们发挥想象,赋予了它优良的品质。诗人常把它作为高洁的象征,并往往托物言志,寄寓自己高洁的情怀。
小时候家住农村,十分喜欢捕蝉。一到夏天那也正是暑假的时候,屋后面有一片树林,最喜欢中午的时候拿着竹竿,和好面筋,不顾酷暑去树林里面捕蝉。听着蝉鸣抬头向树上望去,不久便能找到蝉的藏身之所,这时候,把和好的面筋放到竹竿的尖尖上,慢慢举起竹竿,小心翼翼得靠近蝉,然后迅速朝蝉翅粘去,蝉就逃不脱了。
那时候小学课本里一首诗写的好: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其实那时候的乐趣,全在这一首诗里面了。所以诗来源于生活,更是娱乐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借这个机会,重温儿时乐趣,体味唐代的“咏蝉三绝”吧。唐代诗人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最为著名,被誉为“咏蝉三绝”
打开《唐诗鉴赏辞典》,第一首便是隋末唐初的虞世南的《蝉》。历代咏“梅兰竹菊”,咏山咏水咏柳的诗词很多,可是咏蝉的诗词并不多见。但在唐诗里却有让人赞叹乐道的“咏蝉三绝”。
蝉,雅名蜩,俗称“知了”,在夏、秋季鸣叫,声音响亮,吸树汁为食。它本是一种昆虫,但由于它常居高枝,古人误以为是靠餐风饮露为生;又因它体态娇美,声音连续悠扬,于是人们发挥想象,赋予了它优良的品质。诗人常把它作为高洁的象征,并往往托物言志,寄寓自己高洁的情怀。
小时候家住农村,十分喜欢捕蝉。一到夏天那也正是暑假的时候,屋后面有一片树林,最喜欢中午的时候拿着竹竿,和好面筋,不顾酷暑去树林里面捕蝉。听着蝉鸣抬头向树上望去,不久便能找到蝉的藏身之所,这时候,把和好的面筋放到竹竿的尖尖上,慢慢举起竹竿,小心翼翼得靠近蝉,然后迅速朝蝉翅粘去,蝉就逃不脱了。
那时候小学课本里一首诗写的好: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其实那时候的乐趣,全在这一首诗里面了。所以诗来源于生活,更是娱乐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借这个机会,重温儿时乐趣,体味唐代的“咏蝉三绝”吧。唐代诗人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最为著名,被誉为“咏蝉三绝”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