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阶段及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中原战乱,诸侯争霸,华夏族内部及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华夏族(汉族)的形成。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由于少数民族的大批内迁,形成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各民族间的共同斗争及政治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主要特征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加快。3.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此时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政权强盛,各少数民族为推进自身的发展,纷纷学习汉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使汉化进程加快。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此时期民族融合的特征是:民族政权对峙和少数民族汉化。
二.民族融合的途径1.生产斗争促进融合:如三国时,山越族同汉族共同开发江南。2.阶级斗争促进融合:如西晋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共同反抗西晋的暴政。3.社会改革促进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采取的汉化政策。4.和亲及册封促进融合:如两汉时的和亲政策,唐代的册封政策等。5.国家统一促进融合:如隋唐时,少数民族纷纷来中原学习,元代回族的形成等。三.中国古代历代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1.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唐朝设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明朝设奴尔干都司;清朝设立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2.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秦朝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移民置县,修筑长城;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后,重设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清代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3.对西南地区的管辖:西汉武帝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设立郡县;唐玄宗时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确立册封制度并设驻藏大臣。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明永乐年间开始改变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的制度,改由中央派遣流官直接统治,史称“改土归流”;清雍正时,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