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一下《左传》、《战国策》、《国语》的不同点
1、左传和国语的是春秋,战国策的是战国。
2、左传的文体是编年体,国语和战国策的国别体,国语的排序有序,战国策排序无序。
3、春秋史还可以靠左传梳理出主线,战国策则散落无序,由于暴秦专门针对六国史书、尚书、诗经进行销毁,所以战国史很难梳理。
《左传》以鲁国为正统,时简时繁,写战争故事——《战国策》写游说故事,清新秀丽,士阶层对上层的游说,多成功——《国语》的文学价值很高,多是上层对诸侯或者君王的劝谏,且多成功!
扩展资料
《左转》的思想倾向:
《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
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势,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其次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春秋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广泛兴起,神的地位逐渐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进步的政治家已经理性地认识到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