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南岳游干班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南岳游干班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4-07-13 09:06:09 来源:网友投稿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是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合作举办的培训游击干部的一个短期培训机构,因此机构比较精干,教学也相对简单实用。

它是在抗战最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联手培养抗日游击干部的一次尝试,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最具体的行动之一。它的成立对倡导游击战争的重要性和增强国民党部队长期抗战的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扩展资料:

游干班的学制为三个月。

第一期1939年2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1046名学员(其中女学员110人),编为8个队,其学历大部分为黄埔军校及以后改为南京中央军校毕业的,一部分是高级研究班、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及其他地方军校的毕业生。

5月15日举行结业典礼(其中第7队因是4月上旬入班,至7月5日毕业)。其中第7队大部分是经中共衡山县委决定派往游干班学习的原衡山青年战时工作队队员,共60余人,设有地下党支部,刘东安任支部书记,谭云龙任宣传委员,何欣光任组织委员。

第二期1939年6月20日开学,9月20日结业。6月,周恩来由重庆回延安汇报工作,叶剑英调回中共南方局。李涛接任工作组组长和中共代表团团长。

第三期1939年11月20日开学,1940年2月3日结业,学员1459人。

第三期结束后,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代表团于1940年3月全部撤回延安。

1940年夏,游干班南迁祁阳、零陵等地,又办了四至七期,于1942年停办。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