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内心淡定的古诗句
1.关于淡定的古诗句
关于淡定的古诗句1.有关淡定的诗句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幽窗小记》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3、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定风波》5、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6、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7、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司空图8、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韵。——(《自然》)。
2.表达淡定的诗句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定风波》
5、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6、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7、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司空图
8、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韵。——(《自然》)
3.形容“淡定”的古诗词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明代陈继儒《幽窗小记》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代赵师秀《约客》
3,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汉代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宋代苏轼《定风波》
@团队昵称@卓越团队
@回答者@花开LP
@分类@常识_文学常识_字
@问题@
形容“淡定”的古诗词
@主回答@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明代陈继儒《幽窗小记》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代赵师秀《约客》
3,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汉代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宋代苏轼《定风波》
@知识延展回答@
“解释如下”
1,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这两句诗其实意思比较浅显易懂,但是表现出的忘忧意境令生活在嘈杂现世的人们十分向往。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深夜候客无所事事,轻敲棋子,诗人心情闲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
4.表示淡定的古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李远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赵蕃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醉翁之际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北宋·欧阳修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刘沧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观天上云卷云舒。
——范文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5.形容淡然、淡定的古诗词
1.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李远留下来的两句残句,
这两句诗其实意思比较浅显易懂,但是表现出的忘忧意境令生活在嘈杂现世的人们十分向往。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诗深夜候客,无所事事,轻敲棋子,诗人心情闲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
3,个人特别喜欢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实还有很多,像苏轼陶渊明王维的诗词或豪放洒脱或清新自然但人生的态度都是淡然淡定的,有时间可以多读一些,自己也有益处。
6.表示淡定的古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李远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赵蕃
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
醉翁之际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北宋·欧阳修
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刘沧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观天上云卷云舒。——范文澜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7.关于淡定,坦然的名句古诗词,急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扩展资料:
1、写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
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