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受舜文言文
1.帝尧授舜的文言文翻译原文: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译文: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退位,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让给舜。授权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总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2.【英语翻译(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卷(善卷).卷曰:“昔试译如下:(到唐尧去世以后),虞舜又要将天子的位子让给善卷.善卷说:“从前唐尧统治天下时,不行教化之令而百姓纷纷跟随他,不行奖赏之令而百姓努力劳作.社会上分配平均,百姓安居乐业,不知道有哀怨,也不知道有欢喜.现在你却盛大地制作华丽的服饰使百姓眼花缭乱,很复杂地弹奏五音以扰乱人们的耳目,盛大地创作《韶》乐以愚昧人们的心智,天下之乱,将从此开始.我即使做了天子,哪又有什么用处呢?我立于宇宙之中,冬天穿着皮毛衣服以御寒,夏天穿着絺葛衣服以纳凉;春天耕种,形体足够劳动;秋天收获,身体足够安养;太阳出来开始劳作,太阳下山便休息,逍遥自在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我要天下的位子干什么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啊!”最终还是不接受舜之让位而离开了,进入深山隐居,没有人知道他住的住处.。
3.英语翻译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原文】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①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③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④,践天子位焉.而(5)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注释】①谆谆(Zhun):反复叮咛.②暴(pu):显露,公开.③南河:舜避居处,在今山东濮县东二十五里,河在尧都之南,故称南河.④中国;这里指帝都.⑤而:如.【译文】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孟子说:“不,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万章问:“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是怎样的呢?”孟子回答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把天下授与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授与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授一这人.从前,尧向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万章说:“请问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是怎么回事呢?”孟子说:“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是天接受了;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就是老百姓也接受了.天授与他,老百姓授与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凭一个人的意志够做得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后,舜为他服丧三年,然后便避居于南河的南边去,为的是要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可是,天下诸侯朝见天子的,都不到芜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歌颂的人,也不歌颂尧的儿子,却歌颂舜.所以你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到帝都,登上了天于之位.如果先前舜就占据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与他的了.《太誓》说过:‘上天所见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见,上天所听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读解】君权谁授?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这也就是孟子的学生万章的看法.可孟子却作出了与传统看法不一样的回答,认为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而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很明显,孟子是脚跨上下两个方面,一只脚跨在上天,有“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另一只脚却跨在民间,有“民约论”的味道.而他的论述,则正好是在这两方面寻求沟通的桥粱,寻找“天意”与“民意”的结合点.所谓“究天人之际”,研究天与人的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探讨的核心问题,而孟子在这里的探讨,是从政治、君权的角度来进行的,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罢.事实上,孟子在这里的分析论述,与其说强调“天”的一方面,不如说强调“民”的一方面更为贴切.就以他所分析的舜的情况来看,舜之所以最终“之中国,践天子位”,完全是因为“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诓歌者,不诓歌尧之子而怄歌舜”.所以与其说是“天授”,不如说是“民授”.他最后所引《太誓》上的两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不也一方面说明了“天人之际”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说明了“天意”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民意”吗?可见,孟子的政治学说里的确怎么也抹不掉“以民为本”的思想.君权谁授?从根本上来回答,是民授而不是神授、天授,当然更不是哪个个人所授,即便你是伟大如尧,也没有那样大的权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