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和四僧的艺术成就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
郑板桥出生在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年)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死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郑板桥小时侯家庭贫穷,一直是跟随乳母生活,后来跟父亲学画,很早就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常过着困窘的生活。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得到读书的机会,经过考试成为康熙朝代秀才(学位)、雍正朝代举人(学位)、乾隆朝代进士(学位)。49岁时出任山东范县、潍县的县官,作官的12年中,他被百姓称为好官。官场上的腐朽黑暗,使郑板桥下定了辞职的决心,他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郑燮酷爱绘画艺术,用真情作画。最终绘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郑板桥擅长画兰草、竹子、石头,墨竹作品非常精彩。他学习徐渭、石涛、八大等人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在创作方法上,他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作画阶段。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在艺术手法上,郑板桥干、湿用墨都有,笔法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艺术融汇在绘画中间,两者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的特点。
郑板桥的书法和绘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他的字学习黄庭坚,后来融入兰竹绘画技法,自创出一种书法体系,用作画的方法来写,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有时像兰叶一样飘逸,有时像竹叶一样挺劲,非常自然放松。
郑板桥除了擅长画画,还喜爱文学艺术,他的文学作品很多是描写有关民间生活的,风格朴素自然。
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
八大原名朱耷,中国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年)著名画家,清代早期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的名号。他出生于公元1626年,死于公元1705年,是明朝(公元1368——公元1644年)皇族后代。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的他便装哑扮傻,不和任何人说话,23岁出家当了和尚。八大的身世使他内心非常痛苦,但是他又不能将心情宣泄给外人,于是他将它转化,最终以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八大的画古怪,气氛冷漠,大多数是隐喻画,主要传达一种心绪。这种心绪隐喻画与有所指的政治隐喻画有所不同,它更富有美学意义。八大喜欢写诗,他的诗常题在画上,八大有一次画画题诗:“墨点无多泪点多”,这句话正是他对自己隐喻画的美学概括。八大将中国绘画美学中重写神、重写意、重文学趣味的传统发挥到了极限,使隐喻画真正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画种。
他的山水画主要是水墨作品,他学习董其昌的笔法来画山水,但有自己的特色。八大山人的用墨与董其昌不同,使用干笔能画出滋润的效果。他的花鸟画成就特别突出,也最具个性,他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他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当僧人时属于早期,主要画蔬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画面比较精细工致;50岁到65岁是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欢画鱼、鸟、动物形象,用笔挺劲有力;65岁以后是晚期、艺术逐渐成熟,造型比例夸张。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一副受欺压不屈服的情态,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我的写照。
八大山人的画在清代早期影响并不太大,但他对后来画坛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没有俗套,自有创造。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都深受他影响。
在朝与在野——四王、四僧
清朝(公元1644--公元1911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既是对今天有着关联和影响的时代,也是充满复杂矛盾的时代,在文化上经历了从排斥到融合的过程。清代宫廷画家中的王、王鉴、王时敏、王原祁被人称作四王。其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是中国南方太仓人,王恽是常熟人,他们之间是老师和朋友的关系。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他们都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以王原祁为首的娄东画派,在画坛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四王中王原祁年领最小,但成就最高。王原祁曾经担任户部左侍郎,人称王司农。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时,他奉旨编辑《佩文斋书画谱》,并任总裁。这个画谱共计百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部宝典,王原祁深得康熙皇帝赏识,所以学生很多,后来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画派。因为王原祁是江苏太仓人,太仓又叫娄东,娄东画派因此得名。这个画派声势浩大,几乎左右了当时的艺术画坛。他们的山水画在清代初期占画坛主流地位,学习借鉴古人立意、布局、色彩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艺术传统的继承上,有僵化的风气,作品创新意识不强,给人画面样式重复的感觉,这自然与清代皇族和封建的观念保守倾向合拍。
另外同一时期还有一些人的创作与四王的艺术追求截然不同。在艺术上主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情感,创造出豪放、磊落、独具风采的画风,对振兴当时画坛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就是有很高艺术水平的四位僧侣画家,朱耷、石涛、弘仁、髡残。
他们都是明朝(公元1368--公元1644年)后代,在政治上对清代统治者是不合作的态度,反对清王朝贵族的作风。他们利用传统艺术形式,面向自然、面对人生,表达真情感受。他们也重视笔墨情趣,并寻找自己的绘画空间,抚慰曾经遭受过折磨的心灵。石涛的山水画独具风格,景色构图大胆新颖,笔墨运用多变,是清代早期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朱耷以画花鸟画出名,继承陈淳、徐渭的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借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厌恶世俗生活和国亡家破的痛苦内心。他的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很大。石的山水学习黄公望、王蒙风格自有变化,以真实景色为对象,描绘山水,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