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教师聘任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竞争机制已经融化在大多数行业中,为这些行业带来勃勃生机。目前在教育领域实行了聘任制,在一定范围内优化了教师结构,引入了竞争机制,调动和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但这种聘任制仅局限于一个单位内部的束缚,造成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封闭、保守状态。这既不利于市场经济下人才的流动、利用,造成大量人才的浪费,又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改变现状就要对现行教师聘任制作进一步“改革开放”,打破常规的人员单位所有制的人事制度管理体制,把教师作为社会人才,由社会人才中心统一管理,让教师人才社会化、市场化。建立教师交流开发中心,这既是教师人才的开发中心,又是教师人才的储备库,教师的宏观调控系统。中小学根据学习编制,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用教师,使教师的聘用真正实行人员双向选择,能进能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聘任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促进、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只要分配或调入学校就等于终身有了保障,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从众心理影响下,把教学只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从而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成为教育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所以改革现行聘任制已成为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高兴地看到,已经有地区开始进行这样的改革,虽说只是在某一地区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公开招聘,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全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意义已不言自明,但在实践中却阻力重重,相当多的校长,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校长,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对此改革不很积极。他们主要担心,一旦聘任制在全社会开放,势必会导致优秀教师都集中到重点中学或经济较发达地区,薄弱学校缺乏骨干教师,更加难以为继。客观地说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我们一方面要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划片招生;一方面又要调动教师积极性,允许合理流动,二者的确矛盾。我想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关停并转,对确实已没有生命力,生源奇缺的学校要么停办,要么合并到其他学校。现在武汉市有相当部分完中改成初中,高中则并到附近较有生命力的高中,这不失为一种思路。二、对于有一定实力,但相对薄弱的学校,则应实行校内分配制度,引进竞争机制,拉开收入档次,形成弱校也有老师的机制,以吸引稳定骨干教师,即是说,要让在弱校工作的骨干优秀教师也有收入提高,甚至比某些重点中学普通教师乃至骨干教师收入还高的机制。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实行评聘分离制。现行的教师聘任制,是评聘合一的管理体制。即不能很好地体现聘任制的激励、淘汰功能,又不能进行二次竞争,充分发挥聘用人才的才能。因而实行评聘分开就必须核定学校需用教师可聘数,各级教师结构比例后规定应聘、待聘、解聘、低聘、内退等硬性条件、待遇、设岗定责、定待遇,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竞争择优上岗,空岗向社会再招聘,用人单位聘用人员与职称分开,职称只为资格,这样自然能消除论资排辈,激发教师积极性。
实行评聘分离关键是将岗位分等级,按级取酬。但学校又是一个特殊单位,除了领导有行政级别,前、后勤有明显的岗位差异,教师都是分班授课,能说哪个岗位重要不重要?实践中,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始终难以落实。因此必须辅之以合理分班制,即按学生能力差异分快、中、慢班。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教育条件与机会,因此不应分快慢班。这种做法不利于因材施教,每个人所处的家庭与环境不同,最后形成的素质自然有差异,这种企图以同样的条件与要求去教育每个学生,以期提高整体素质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也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言传身教小至因人施教,中至分组分班施教,大至分校施教,同等水平学生接受同等要求与条件的教育,以前将学校分为一、二、三类,助长了择校现象,不利于就近入学;但若就单个学校而言,取消快慢班,让学生不分优劣一律混合听课,即不利于学生学习,也让一些教师无所适从。当然快慢班制度也可进行改良,可以借鉴上海建平中学动态分班的经验,即不以总分来分快慢班,而以单科成绩来定不同等级的A、B、C班,如一个学生,他可以在A班上语文,在B班上数学,在C班上英语,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成绩有了变化,可再调等级,动态调节,不更好体现了因材施教吗?对师生都有利。学校则可以根据老师的能力,态度确定其上班级等级,高等级高补贴,低等级低补贴,每年一评估,视其成绩再调等级,这样不就将竞争机制引入了吗?教师的积极性自然调动起来了,骨干教师也就安心了。这样一种削弱校际差距,拉开校内班级档次的做法,也许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
综上所述教师聘任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但须进一步改革完善,实行面向市场的全社会公开招聘的聘任制,同时实行评聘分离和以学科为单位按等级合理分班,按岗位按等级获取报酬。这样聘任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推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