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当上君主的恭亲王奕訢是怎样度过晚年的
恭亲王奕欣(1833年-1898年),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清朝铁帽子王之一。出身根正苗红。奕欣是晚清最有权势、也最有见识的王爷,没有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咸丰帝带着老婆孩子跑到热河,奕欣留京与侵略者交涉。在谈判期间跟随英法联军拍摄的摄影师菲利斯·比托拍下了奕欣最早的照片。奕欣成为清朝第一位留下照片的皇室成员。据在场的英国军官记载,拍照时奕欣吓得不轻,他以为照相机能致人死命。
奕欣18岁走上政坛,19岁奉旨在军机处行走,打破清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他从政初期思想保守,同当时的绝大多数大臣一样不了解世界形势。1858年曾反对在天津与英法联军议和,主张以战迫和。1860年主持与英法联军议和,进行大量善后事宜过程中奕欣开始对外事外情有了初步认识,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为以后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奕欣政治敏锐感很强,他把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形成新的政策上奏,请求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使之成为清朝第一个近代化的外交机构。
1861年,奕欣支持慈禧发动夺权,此后开始他的“议政王时代”。当时慈禧太后初入政坛,对治国理政没有见解,实际上的政务由奕欣主持。奕欣掀起了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的洋务运动,推动了清朝近代化转型。1865年后羽翼渐丰的慈禧太后眼看奕欣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开始对他有所防范,逐渐削弱他的权力。慈禧在顽固派和洋务派之间翻云覆雨,看到哪一派的势力大就敲打一下,从而确保自己大权独揽。
此时的奕欣已经是麻木,眼神空洞绝望。奕欣的后半生因不断受到慈禧的打击,导致他在政坛上起起落落,锐气逐渐消失,晚年更是消沉,政治上毫无作为。生活上也不幸福。他的四个儿子要么不务正业风流成性,要么幼年夭折,这对他的精神也造成很大压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