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九鼎的词语出处与详解

九鼎的词语出处与详解

发表时间:2024-07-13 18:22:25 来源:网友投稿

1、 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都雒阳问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於泗水下。唐武后、宋徽宗也曾铸九鼎。①《史记·周本纪》:“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②《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③《史记·孝武本纪》:“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后亦以九鼎借指国柄。④南朝宋谢瞻《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殇。”⑤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诗:“早遣阿瞒移九鼎,人间何处有严陵。”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寡人闻大禹铸有九鼎,三代相传,以为世宝,今在雒阳。不知鼎形大小与其轻重何如?寡人愿一闻之!”⑦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诸经有《法华》,王者之有九鼎,家业之有总帐簿也。”⑧三国魏曹丕《与钟繇五熟釜书》:昔有黄三鼎﹐周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九鼎。⑨《文选·陆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钲鼙震於阃宇,锋镝流乎绛阙,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刘良注:“畿甸,近国也。”

2、 喻分量重。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司马贞索隐:“言毛遂至楚,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②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③明张煌言《怀古》诗:“人定能胜天,一言重九鼎。”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