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写作课有用吗
有些人觉得写作能力是天赋,不需要跟着老师学习,只管去写就可以,写得多了,自然就写好了。
我要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首先从客观上,确实存在写作套路,按照套路写出来的文章确实比不按套路写的质量要好得多。
其次从主管角度而言,个人掌握的写作套路毕竟不全面,自己也只是一个业余写作者,而写作老师则是专业研究写作套路的人,并且很多老师还是实战派,他们本身就已经写了几十,甚至几百万字的文章或著作,既懂写作理论,又有丰富的写作实践。
那么作为写作新手,或者有了一定的写作实践的初学者,还是守着自己的那一点点写作知识储备,不向老师学习,那可就真是不开眼目。
放眼望去我们身边的写作高手多得是,只有向高手学习,你才能变成写作高手。
我自己带学生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我最近就亲自体验了一把。
我的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发给我修改。在数次反馈数次修改之后,逐渐懂得了写作规范,在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逐渐上套了,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而在初稿里她可以说是很自由,很随便,根本就没有章法,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例如明明是在段首写了一个主题句,我在等着读细节,等着扩展句的出现,咦,怎么找不到呢?看到的都是一些毫不相干的词?后来一想,明白了,她已经自由地走到了另一块思想园地里去了,难怪呢。跟着这样的作者,真会把读者给弄丢的。
怎么办?只能耐心地给她讲解——既然本段写了这个主题,那后面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拓展,细化,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
这里给一个例子。她在一个段落的开头先提出了一个主题,是这样说的: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妈妈的陪伴和反馈”。
随后却写到: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陪伴,养育孩子是妈妈毕生的事业。就像老师要取得教师资格证才能上讲台,妈妈也需要符合从业条件才能担此重任。妈妈如果受过虐待,那么70%也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接着继续写到:
“妈妈自身必须心理健康才能养育出没有心理疾病的孩子。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身问题,想办法扭转局面,面对难以应付都孩子。”
这个学生犯的错误就是后面的句子没有围绕“陪伴和反馈”两个词展开,即如何陪伴孩子,如何给孩子给予反馈,却讲了一大堆妈妈有什么问题,压根不提如何陪伴,如何反馈。
在我的反复指导下,这个同学才明白过来,改后的段落框架是这样的:
“首先需要安排时间陪孩子……,
其次在陪孩子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能玩手机……。”
大家看这下思路就比原来清晰了许多。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跟着老师学写作,还是很有必要的,远比自己瞎摸快得多!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