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懂了这几个“烹饪原理后”,我的厨艺突飞猛进

懂了这几个“烹饪原理后”,我的厨艺突飞猛进

发表时间:2024-07-13 20:23:10 来源:网友投稿

众所周知烹饪是一种技术活,是一种化学反应,我们都是从厨房小白开始经历过油烟洗礼才慢慢成为一名大厨,过程也许艰辛,但又能够体验到烹饪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乐趣。

成许一名优秀的厨师并不难,难就难在,你不懂得做菜原理,或是一些烹饪小技巧,油、盐、酱、醋的合理搭配等等…

短时间内成为一名理想中的大厨,可能行不通,前期学习,后面再以经验加持,你才能当上真正的大厨。这些烹饪原理则可助你快速了解厨艺基础,进而提升厨艺,话不多说,下面开始啰嗦几句。

依稀记得之前在网上看视频学做菜时,明明就是按照着同样做法来烹饪,就连放多少调料都是按克来计算的,可是事与愿违,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而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不能只通过看视频或是菜谱来学做菜,这样是很难成功的,因为你没有厨艺基础,对食材性质还很陌生。

做菜前必须先多方面了解,比如食材性质、酱料搭配,加上做菜前得先在脑子里想好烹饪步骤,做菜的每一步骤都很关键,哪种先下锅,什么时候放调料,应该煮多久,所以说,做菜前要先了解、先思考。

食材的准备以及预处理是做菜的前提,烹饪前不要一味只看视频、菜谱,脑里应该组织好做菜的每一步骤,并且牢记于心,理清思路,烹饪起来才有条有理,得心应手。

“盐”毫无疑问是日常烹饪中最常用的一味基础调味料,懂得用盐是烹饪中重要的知识之一,只因盐的作用广泛。

刚开始接触烹饪时,最让我觉得烦恼的是用盐顺序,盐的作用可使得菜品发生化学反应,部分食材先放盐可使其脱水,但多数食材又得锁住水分等…可想而知盐的作用如此之大,也难以撑控。

就拿炒丝瓜应不应该先放盐来说很多人觉得先给盐会让丝瓜氧化变黑,一部分人则认为应先给盐才能破坏酶的活性,丝瓜烹饪好时才不会变黑。

正确用盐的方法

①:盐的品牌种类繁多,或多或少有点差异,以至于盐的咸度不同,每用品牌不同的盐时应先尝试一下,给菜品放盐时应少放多试,才能避免出现过咸、过淡的情况。

②:炖汤是不能先放盐的,因为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

③:炒菜的肉腌制,应该提前放好盐,这样肉会更入味,肉的咸味应该比配菜略高,这样就不会菜放一会开始出水。

④:腌鱼的话,不可用粗盐,应用细盐才不会将鱼的肉质破坏。

⑤:如果是炒青菜的话,应该后放盐,如果先放盐,会使青菜脱水,从而影响菜的口感,并且营养会流失。

⑥:如果是煮面条或饺子可以在水里先放盐,这样不容易粘锅。

“糖”烹饪时加糖,很多时候并非是为了让菜品有甜味,糖的作用更像是一味调和剂,中和了菜品的口味,糖和食材产生化学反应可以增加菜的口感,糖可以缓解过度的酸味、辣味、苦味,以及提鲜功能。

糖的作用:不仅是调味,还可以增加粘稠度,润滑口感,收汁的功能,所以大部分菜品都是可以放糖的。

糖还有很多的用处:拉糖丝、裹糖衣、炒糖色等…

炒菜加糖的情况

①:豆腐类制品,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炒豆腐类菜品需要加入白糖和芡粉溶液,能增加豆腐的鲜嫩爽滑口感。

②:炒青菜时脱水过多的情况下,在起锅前加入少量糖,可以起到收汁的作用。

③:放糖要放在盐之前,减少水分流失,保持蔬菜口感。

④:苦瓜、西红柿、青菜、肉类、都可以放入适量的糖提升口感味道。

⑤:红烧肉放糖,可使肉质色泽看起来更有亮度,且能促进胶原蛋白膨润,让肉更加软烂多汁,简单的化学原理。

酱油

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个“酱”,在古代大概率指的是黄酱、面酱,而在最近几百年,说的就是酱油。

酱油是由蛋白质原料(大豆、豆粕)和淀粉原料(小麦、麸皮)发酵而成的一种调味品。从历史资料来看,最初的酱油就是大豆酱的衍生品。

酱油是第二种增加咸味的调料,不仅可以调节口味、还可以改变食物色泽。

酱油也区分为生抽跟老抽,两者的作用跟用法截然不同。

①生抽:又称“鲜酱油”,颜色比较浅,呈红褐色。可用来小炒、拌凉菜、点蘸等使用,主要功能是提鲜入味。

②老抽:又称“红酱油”,颜色比较深,成棕褐色。普通小伙伴一般不便去观察酱油颜色,则购买时看清楚产品标签即可。老抽主要用来上色,适用于红烧肉、烧卤食品等深色菜肴。

除了食用调味醋以外,柠檬也是常见的增酸调料,并且有着独特清香,让人更容易接受酸性物质。

我们常用的柠檬分为两种,黄柠檬和青柠檬。千万不要以为青柠檬是没有成熟的黄柠檬。这青柠跟黄柠檬有着不同的口感和气息。

柠檬作为调味品的时候

①:烧烤时,柠檬可谓是必备调料品之一,柠檬能够赋予食材更具独特风味,提升口感层次。

②:柠檬作为去腥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腌制鸡、鸭、鱼时,能有效去除食材本身的异味,可以将柠檬代替料酒使用,效果更佳。

③:总结一下,柠檬外皮是香的,内皮是苦的,果肉是酸的。截然不同的三个部分居然能共存于同一个水果,也是很神奇了。

①:用不没过食材的油,单面油浴加热,这叫煎。

②:用没过食材的油,全面油浴加热,这叫炸。

③:用很少的油,不断翻动混合加热食材,这叫炒。

④:在炒的基础上减少油,温度升高,使火直接与食材窜流接触,这叫烧。

⑤:不依赖锅具,食材直接受热源加热,这叫烤。烧与烤的区别:烧是火焰接触加热食材,烤是热辐射加热食材。

⑥:中式料理技法中的“烧”有多个定义,除了明火接触叫“烧”,在炒的基础上加水-大火烧开-中小火煨透-大火收汁/勾芡,也被称为“烧”,比如道口烧鸡、红烧肉等等…

一般餐厅灶台火力猛,可以硬炒直接炒生,但家庭火力不够,硬炒容易夹生。那怎办?参考粤菜做法,可以用“飞水”及软炒等烹饪手法来控制青菜加热时间,飞水就是直接过热水(看青菜大小,有的甚至几秒钟即可),最后淋上热油和调味料。软炒是飞水之后,再回锅稍微炒下出锅

很多食物炸两次可使食材更酥脆、少油脂,初次炸,不能酥脆嫩,可复炸一次,但要注意一点,二次炸制容易糊,要控好油温。

我们一般第一次用低温,目的是让里面变熟,温度太高很容易炸干,炸焦。一开始高温炸的话,被热量逼进去的水分汽化层消失得太快,没有时间和食物分布均匀,所以如果想里面多汁,不那么干的话,就需要用低温先炸。

炸好后可以静置一会,让水分和食物内部中和,然后第二次用高温炸,短时间内残留的水分蒸汽大量释放,表面脱水,所以会更脆。

炸的时候选择的锅要足够的大,能充分炸制,防止油不够的情况,并且炸制过程不可进入水,不然是会爆炸的,要非常注意。

炸制过程食材多的情况,应分多次炸制,不然油炸不充分。炸肉类食品要提前腌制(至少1~2个小时)。土豆、番薯可煮过后炸制,更加酥脆。

在基本方法中,“煎”和“炸”是最难区分的,都是在热油中烹制食物,两者之间最大区别在于油量的大小。

曾见一菜谱论:煎,热铁锅内加少许油,仅见锅底被油浸润而不见流淌;炸,油须盖过所烹食物。

显然炸制食物用的油比较多。

所谓“蒸”,在字形上看起来好像是隔水加热,但是实际的烹饪效果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利用水蒸气对食材进行焖蒸。是的同时有“焖”和“蒸”两个动作。密闭这个也必须要强调,否则试着不盖盖子,只是隔水加热,你看它会不会熟呀。

也初学者最容易忽视这一点,我怎么老是把菜炒糊,认为是自己厨艺不精,殊不知可能是厨具本身的问题。

①:厨具的选择:无烟、不粘锅。

②:清洁刷时不要用钢丝球清洗,会破坏锅表面的保护层,减少使用寿命,而且会失去无烟,不粘锅的属性。可加入洗洁剂,用抹布轻轻擦洗。

说了这么多其实做饭很简单,只要有那个兴趣学习,加以经验累积,不要害怕做菜失败,理论加实际操作,多加练习,你也是可以做出一大桌子美食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