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相关知识拓展
1.小古文100篇24字左右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小古文100篇119字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五组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3.小古文100篇上册之人类的朋友
言物篇
第1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
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
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
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
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
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4.小古文100篇下册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整个故事就是一条成语:自取其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数后人对这个成语的了解来自本篇课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不但轻而易举被晏子化解了,最后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语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难堪,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晏子能赢得这场外交的胜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晏子的话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
5.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中的第七课译文
《小学小古文一百课》的第七课是《雪》。
1、原文: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2、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扩展资料:《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套装共2册)》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了100课最好读、最有趣的文言诵读篇目,有对文言字词的浅显解释,每篇文后还精心创设了最好玩、最轻松的学习方法,给小学生最纯正也最受用的文言启蒙。
《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套装共2册)》是国家级课题“新经典”实验课题的重点课程项目。学小古文能让我们明白许多深刻的哲理和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礼仪,还能懂得许多历史人物、史实、风俗、典故等文化知识。
这样就能做到“知书达理”,言谈举止就会显得温文儒雅。读小古文我们所积累的,难道仅是文言词汇和语言吗?当然不是,因为读、因为诵、因为熟、因为化,随同小古文一起生长为我们精神血肉的,是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那便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中国灵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