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害群之马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害群之马成语简解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编号:716成语:害群之马注音:ㄏㄞˋ ㄑㄩㄣˊ ㄓ ㄇㄚˇ汉语拼音:hàiqúnzhīmǎ释义:比喻危害大众的人。语本《庄子.徐无鬼》。Emoji符号:(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害群之马”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庄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政治上也倾向无为而治。在《庄子.徐无鬼》中,写到黄帝要到具茨山见大隗神,前后有六个人帮他驾车、开路,但到了襄城附近还是迷路了,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正巧有个牧马的小孩经过,黄帝赶紧叫住,问他知不知道具茨山在哪,他回答说知道。又问他知不知道大隗神在哪,他也说知道。黄帝不禁赞叹,这个小孩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神的所在之处,一定不是个平凡人物,因此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道理。小童却不愿多论世事,只想自在地悠游于天地之间。但禁不住黄帝一再地询问,就只说:「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意思是说:治理天下和养马没什么差别,就是除去对马不好的事物而已。黄帝听了非常佩服,叩头拜谢,尊称他为天师。「害马」原指任何会伤害马匹的事物,后来「害群之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为害大众的人。典源:《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1>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2>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注解〕(1)奚以异乎:有何不同。奚,音ㄒ|,何、甚么。(2)害马:伤害马的事物,指一切无益于马自然生长的行为。后用来比喻为害大众的人。书证:01.《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三》:「庚午,中书门下言:『有常任职官谴谪在外者,昨经赦宥,望令归阙,责其后效。』上不许,谓宰相曰:『……今海岛琼崖远处,甚有窜谪之人。郊禋以来岂不在念?盖此等为行巇崄,若小得其志,即复结朋树党,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02.宋.刘安世《尽言集.卷一三.应诏言事》:「盖此等为行巇崄,若小得志,则复结朋党,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用法说明:【语义说明】比喻危害大众的人。贬义。【使用类别】用在「为害作乱」的表述上。【例 句】这位恶徒总是经常打架闹事,真是社会的害群之马。大家都无法容忍这个无恶不作的害群之马继续留在社区内。我们一定要找出公司的害群之马,不能放任他一直挑拨离间。他真是个害群之马,和他一起玩乐的年轻人全迷上了飙车的恶习。必要时***应该采取断然措施,伸张公权力,严格处置那些违法乱纪的害群之马。成语接龙“马”字开头的成语
马首是瞻马革裹尸马耳东风马龙车水马耳射东风马迹蛛丝马首前瞻马牛风马革裹尸马耳春风马耳秋风“害”字结尾的成语
见利忘害“害”字开头的成语
害群之马害理伤天“马”字结尾的成语
指鹿为马心猿意马青梅竹马非驴非马悬崖勒马塞翁失马害群之马盲人瞎马千军万马金戈铁马厉兵秣马临崖勒马识途老马砺戈秣马北叟失马指鹿道马妄指鹿马看花走马千兵万马行空天马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害群之马。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害群之马。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害群之马”分成的单字详解:
害,群,之,马。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