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火山-磨拉石沉积岩系
震旦系下统陆相火山-磨拉石沉积岩建造受基底构造控制,呈北东向斜裂的两个盆地,即北部的甘洛-西昌盆地和南部的东川-昆明盆地(图4.26)。北部的甘洛-西昌盆地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的陆相火山喷溢堆积(苏雄组)和河流相紫红色火山碎屑岩(开建桥组)。
澄江组主要分布于江川—建水等地,东川等其有零星出露。澄江组岩性以含长石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以及砾岩、砾质粗砂岩,局部夹有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勤丰营)。岩石多为紫红色。原生沉积构造有大型槽状、楔状交错层理,以及波痕、泥裂等,为堆积速度较快的山区河流相沉积。澄江组厚度变化大,数百米至两三千米不等。在玉溪—石屏一带为沉积中心,以山麓堆积为主,碎屑流型的厚层层状砾岩和砂砾岩厚度大2000m以上。在沉积颗粒变化上,靠近断陷盆地西北部颗粒较粗,底部有砾岩,向东南方向有逐渐变细的趋势,反映江川-建水盆地西北部地势较东南部高。在勤丰营盆地有火山岩和细碎屑沉积岩。
苏雄组分布于甘洛-西昌盆地,沿NNE方向见于都江堰市、北川一线零星出露。岩性以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为主的火山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熔岩有熔接构造,豆状和球粒状构造,柱状节理等,表明其火山喷溢-火山碎屑岩为陆相火山喷溢堆积而成。
开建桥组主要分布在上述盆地之间的地区。岩性为含火山碎屑的紫红色碎屑岩,夹有少量火山岩。原生沉积构造和澄江组相似,大型楔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不对称波痕,为河流相沉积。
澄江组、苏雄组和开建桥组应为同期异相的产物。
在区域上澄江砂岩以角度不整合于在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之上,直接覆盖的地层如美党组、柳坝塘组、大营盘组、力马河组,或直接覆盖在因民组之上。川西的列古六组,在江川一带的南陀组均为冰水湖泊相沉积,假整合直接覆盖在苏雄组、澄江组和开建桥组之上。
在勤丰营盆地澄江组砂岩地层中见有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火山岩包括底部碱性玄武岩、中部英安岩,次火山岩为超浅成侵入为主的钠闪微岗岩,其侵位时限(705±12)Ma(孙家聪,1985)。我们采集马官营—凤凰山一带的火山岩,化学成分应是流纹质岩类(SiO272.26%~74.5%,K2O+Na2O6.0%~6.6%,K2O>Na2O),普遍发育水云母(伊利石)化蚀变。还见有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火山角砾部分斑晶破碎而未发生位移,岩石中有大量长英质微细脉,可能有隐爆角砾。火山岩稀土总量高,具有强的Eu负异常,具有稀土“四分组效应”,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呈V型分布型式,类似伸展环境形成的花岗岩稀土分布型式(图4.27)。在微量元素方面,具有特高的Zr含量(1500×10-6~1600×10-6),富Hf(60×10-6)、Ta(6×10-6)、Th(53×10-6~67×10-6)和Rb(300×10-6~360×10-6)等,有流体与岩石反应的表现。铀含量不高U8×10-6~10×10-6。
图4.26康滇地轴新元古代苏雄火山盆地和澄江砂岩盆地分布示意图
(据李巨初等,2009)
1—主要断裂及编号;2—构造挤压应力方向;3—拉伸应力方向;4—澄江期盆地出露区域①甘洛-西昌火山沉积盆地;②勤丰营火山-碎屑沉积盆地;③江川-建水碎屑岩沉积盆地Ⅰ—金河-菁河断裂;Ⅱ—哀牢山断裂;Ⅲ—元谋-绿汁江断裂;Ⅳ—小江断裂
图4.27云南勤丰营地区澄江期岩浆岩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
1—流纹岩类;2~5—流纹质凝灰岩;6—火山角砾岩;7~9—凝灰岩
南部的东川-昆明盆地澄江组岩紫红色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以及砾岩和砾质粗砂岩组成。前人研究认为,澄江组是一套快速堆积的山区河流相沉积;澄江砂岩组的厚度变化比较大,数百米到2000~3000m;在玉溪、石屏一带为沉降中心,以山麓堆积为主。
碎屑流型的厚层状砾岩和砂砾岩,厚度达2000多米。在颗粒变化上,靠近断陷盆地西北部颗粒较粗,底部常有砾岩,向东南部有逐渐变细的趋势,反映了在澄江期东川-昆明断陷盆地西北部地势较高。
分析对比后康滇地轴中南段东川-昆明断陷澄江砂岩盆地至少有两类:勤丰营盆地和江川-建水盆地(图4.26,图4.28)。勤丰营盆地发育在罗茨-武定海盆,紧靠罗茨-武定断裂东侧;有火山岩,包括底部的碱性玄武岩、中部英安岩,和次火山岩,钠闪微岗岩(孙家骢,1985,内部资料);以细碎屑-泥质沉积为主,兼有强烈岩浆活动和后期蚀变的一种活动性盆地。而江川-建水盆地发育在易门-石屏海盆,为陆相碎屑沉积岩。除在建水澄江砂岩中见有少量的中基性岩脉外,少有岩浆-火山作用产物。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