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漳州有几年的历史

漳州有几年的历史

发表时间:2024-07-14 19:15:01 来源:网友投稿

  漳州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从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至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现全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292处、古窑址22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4处(约5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3处(约3500年至4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1处,岩画30多处。

  漳州战国属越。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又于公元前214年统一百越,建立了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郡。今漳州地区梁山山脉以北属闽中郡,梁山山脉以南归南海郡。秦汉时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有关口蒲葵关。东晋义熙九年(413)在今漳州境域内梁山下建置了绥安县;一说梁天监(502-519)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又置兰水县,待考;梁大同六年(540)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不久因人口稀少,撤销。隋开皇十二年(592),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直到100多年的唐朝中期漳州一带才再设县:唐垂拱二年(686)正式建州置郡。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兵南下闽粤交界一带平乱,出镇龙溪县南境故绥安地,并统领岭南行军征战。因陈政早年曾随唐太宗征临汾、上党,饮马于清漳河畔,当他入闽后,屯兵中营西林(今云霄县境内)江边时,便借旧喻新以激励士气。平定了闽粤交界处后,因将士思念北方故土,改溪名为漳江,漳江本来是今河北、山西南部一河流,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遂改名西林溪为“漳江”。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最终平乱,并“开屯于漳水之北”。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二月九日(据《旧唐书》),唐朝廷允准陈元光之请,在泉(当时泉州为今天的福州,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治南安县(福建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入泉州(今天的福州)潮间、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析龙溪县南部置漳州,辖漳浦(设于绥安故地)、怀恩2县,陈元光为漳州第一任刺史。州治最初设在今云霄县的西林,西林傍漳江而立,陈元光建州时又为州治,便命州名为漳州。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始初漳州(仅辖现今漳州南部一带)区域并不大,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并入漳浦县,划泉州的龙溪县给漳州;于大历十二年(777年)又划汀州的龙岩县来属。天宝元年(742)改名漳浦郡;干元元年(758)复名漳州。南唐保大四年(946),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时,因父名章,与“漳”同音,为避讳,改漳州为南州;至宋乾德四年(966),南州始复名漳州。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清朝前期到中华民国前期设汀漳龙道,管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等。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大历十二年(777)漳州辖龙溪、漳浦、龙岩3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加增长泰县;元至治元年(1321)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七年(1471)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1517)析出平和县;明嘉靖九年(1530)置诏安县;明隆庆元年(1567)析龙溪、漳浦县地置海澄县,划龙岩、大田、永安部分县地设宁洋县,漳州府范围达到十个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龙岩从漳州分出升为直隶州,并析漳平、宁洋2县属之。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1951年6月1日,在龙溪县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