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叫声最大的生肖是什么

叫声最大的生肖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4-07-14 20:32:41 来源:网友投稿

  十二生肖中,我们最常听到的动物叫声就是鸡的叫声,那你知道十二生肖中哪个动物的叫声最大吗?下面我来告诉你,那就是鸡。

  鸡文化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在甘肃天水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中,已经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家鸡我国甲骨文中有鸡字,说明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就认识鸡,养鸡在我国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鸡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国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据考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南朝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也载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此习俗流传下来,使在门楣上贴鸡成为四川成都一带春节的习俗。过去在桃花坞年画中也有鸡王镇宅的年画,图案上是一只大公鸡口衔毒虫。

  斗鸡在我国历史上久盛不衰,曾被人们作为消遣和夸豪斗胜的手段,这从考古出土的汉代石刻和画像砖上可见形象逼真的斗鸡图。《战国策齐策》最早记载我国先秦时期的斗鸡娱乐: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斗鸡的风气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权阶层的人物宠信宦官、王孙公子。斗鸡以后又推广到军中,用以激励战士的勇气,提高兵卒的斗志,当年日本遣使来朝,曾把斗鸡的见闻介绍回国,日本也仿效一时。以后又传向老挝、越南、菲律宾等国。如今国内和世界各地还有斗鸡。

  老挝和越南(1968年)、菲律宾(1997)等国都曾发行过斗鸡邮票;古巴1981年5月25日发行的《斗鸡》邮票的是一只昂首好斗的斗鸡。菲律宾1997年12月18日发行了《斗鸡》邮票,全套8枚(两个四方连)和2枚小型张,邮票描绘斗鸡用的鸡,小型张描绘两鸡相斗的场面。雄鸡作为善斗的勇士,它的气魄和英姿,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赏识,常以雄鸡作为诗、画创作的素材。例如《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被引申为形容在风雨飘摇、动乱黑暗的年代,有正义感的君子还是坚持操守,勇敢地为理想而斗争。画家徐悲鸿曾创作《雨中鸡鸣》,朱宣咸创作中国画《金鸡赛菊》、《丝瓜小鸡》、《鸡》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以鸡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信赖公鸡,是因为公鸡有信德,而雄鸡报时从不会报错,古人说这是守夜不失时,是信德的表现。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按今人的话说,就是鸡有勤奋、准确、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鼓舞着人们的斗志,竟被誉为人之楷模。现代人们赞美鸡,主要是赞美鸡的武勇之德和守时报晓之信德。例如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辛酉年》(T.58),原画是画家张汀创作的,他采用夸张和浪漫的手法,描绘出一只五彩缤纷、英姿勃勃的花公鸡。它引颈昂首、振奋抖扬、雄视而立,是一位勇士,是一位英雄,又是时间前进的响亮号角!我国各地启用的纪念邮戳也大多以昂首挺胸的金鸡报晓为主图。欧洲有的国家还习惯以雄鸡图案作为风向标,多哥1973年发行的《国际气象组织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即以鸡为主图。

  鸡的神话

  鸡的神圣意义在中国创日神话中,鸡有幸充当创日第一日所造之物。《太平御览》卷三十引《谈薮》注云: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做人。为何鸡会成为创日神话第一日所造之物呢?这必与鸡的神圣意义有关。叶舒宪先生在其《原型数字七之谜》中有过一段描写鸡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人日创日神话中第一日所造之鸡,表面看是一种动物,在神话思维中却是某一特定的空间方位东方的象征。神话学家们认为,创日神话表达的从混沌到有序,从黑暗到光明的主题,是以初民日常经验中的东方日出,白昼取代黑夜的自然现象为蓝本。

  鸡与太阳

  国画鸡形象已经被神化。鸡虽然不等于太阳,但是鸡是太阳的使者或传令者。于是就有陶鸡、鸡形壶和青铜金鸡等,有的可能本身已经被神化,有的早被看作是神的使者或助手。这里说的神首先是太阳神和火神。不是祭祀品而是祭祀对象的鸡,地位当然要高一些。可以说此时的鸡已经步步登上了神坛。数千年来鸡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也留下了不少与鸡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古代的社会生活中,鸡还是生殖崇拜的符号之一。而且除了祭祀之外,鸡在盟诅活动中也必不可少。歃血为盟用鸡,古代帝王大赦天下有时也采取金鸡赦的形式。以金鸡设于高午之上,表示赦宥。鸡有司晨作用,又有礼仪功能,是鸡受到古人重视的重要原因。更为实际的是,养鸡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肉、蛋食源。鸡的个体虽小,但生产能力很大,它生长迅速,周期短,投入成本低。

  古人虽鲜有大规模经营的养鸡业,但作为家庭副业,三五成群养鸡的情况却十分普遍。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培养出了很多优良的鸡品种,其中肉用品种和肉卵兼用品种多产于中国东部地区,如上海浦东鸡、江苏狼山鸡、辽宁大骨鸡、山东寿光鸡、浙江萧山鸡等。品种优良的鸡更是适于做佳肴的原料。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美味中的地方名牌产品--符离鸡。在徐州狮子山汉代楚王墓里象征厨房的耳室中,出土了很多鸡骨,其间还有一方泥,上有符离丞印字样。看来当时符离县为这位汉代的楚王送来了不少符离鸡贡品。时至今日符离烧鸡仍然是享有盛誉的地方特色食品。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养鸡多者,也能发财致富,这类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反映到神话传说中。《列仙传》卷上说:祝鸡翁者,洛阳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墓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养鸡可以得千余万钱,是养鸡业经济利益丰厚的一种反映吧。鸡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能够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一席特殊的位置。它是唯一的禽类,而且与六畜中的排位相仿,稳稳地坐在了犬和豕之前。生肖出现于何时,至今不明。很可能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其萌芽。《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女吉、儇、衣是也。其中的酉恰好与后来十二生肖中的鸡相配。

  三杯鸡

  凡到台湾菜馆,总能点到三杯鸡,大家自然认为它是台湾菜。其实它可是地地道道的江西菜。

  起源与文天祥有关

  三杯鸡是江西特色菜,因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而得名。您可别小看这道菜,它的来源可与大英雄文天祥有关。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将被杀,就带了一只鸡和一壶酒来狱中探望他。

  在一位江西狱卒的帮助下,老婆婆见到了文天祥。这位狱卒把老婆婆带的鸡收拾好切成块,在瓦钵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一个时辰后两人把鸡肉端到文天祥面前,他心怀亡国之恨吃完了最后这顿饭。

  这个狱卒回到老家江西后,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这道菜祭奠他。后来厨师将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猪油,而且用江西宁都特产的三黄鸡做原料,这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江西三杯鸡了。这道菜还入选了奥运主菜单。

  台式三杯鸡独特调料

  后来,三杯鸡传到了台湾。台湾人对它进行了小改造,将油腻的猪油换成了清淡的食用油,而且加入了一种独特的香料九层塔。

  这种名字有些神秘的调料其实就是西餐中常用的罗勒,广泛生长在热带地区,有种特别浓烈的香味儿。在台湾九层塔是广泛使用的香料,台湾乡下就有这么句俗语:九层塔,十里香。

  鸡蛋(3)据说台湾以前有一位女主人,因为家里穷,只能杀了家里的老母鸡招待客人。因为怕鸡不够香,她就采来院里长的九层塔当作料,九层塔果然让三杯鸡更加香浓好吃了。

  其实,这九层塔不但是制作台式三杯鸡不可缺少的材料,还能用于烹调文蛤等海鲜,台湾家常菜里还有一道简单又美味的九层塔炒鸡蛋呢。

  各地关于鸡的风俗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春节时男女青年一起踢鸡,一人将鸡踢起,众人都去争接,接到鸡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后踢鸡就成了谈情说爱的媒介。

  农历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杀鸡吓鬼。传说是阎王爷放鬼,至来年清明节收鬼。民间以为鬼怕鸡血,鸡血避邪,故于十月一日杀鸡吓鬼,以使小鬼不敢出来。俗语称:十月一日,杀小鸡儿。

  鸡山东一些地区有抱鸡的婚俗。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出发,前往送亲。因鸡与吉谐音,抱鸡图的是吉利。另外在古时有一种留长命鸡的习俗。临近娶新时男方要准备大红公鸡一只,女方准备一只肥鸡,母鸡表示新娘为吉人。出嫁时女方所备的公鸡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着,随花轿出发,并要在公鸡未鸣之前赶到男家。人们认为公鸡不睡觉,而母鸡不睡,寓以气势压倒公鸡。然后男方将公鸡交给抱鸡人,将公鸡、母鸡一同拴在桌腿上,并不时打公鸡,直到公鸡有气无力,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征。之后这两只鸡不得杀掉,故称长命鸡。而在浙江一带有流行宰鸡的婚姻风俗。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则在地上铺一块白布,让新郎在上面宰鸡,鸡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则滴几滴就罚几杯酒。杀鸡时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经验的新郎则能应付自如,不让女方得逞。

  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流行鸡米礼的风俗。鸡米礼分鸡米单礼和约米双礼两种。单礼为一只公鸡和一坛米酒;双礼为两面三刀只大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这是嫡亲或姻亲之间在出生、结婚、盖房时互送的礼品。

  旧时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流行饮鸡血酒的交际风俗。在结拜兄弟时,为了表示亲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们宰一只雄鸡,在每碗酒里滴几滴鸡血,对天发誓,然后将血酒一饮而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