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行人”指的是什么意思

古代”行人”指的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14 20:44:34 来源:网友投稿

古代“行人”指的是:

①出行在外的人。

例:《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②官名。

《周礼·秋官》有行人。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汉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明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③使者的通称。

例:《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尹知章注:“行人,使人也。”

④小吏差役。

例:《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复检官司。”

⑤媒人。

例:《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奁……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行媒”。

⑥活着的人。

例:金元好问《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⑦商人。

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金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