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发表时间:2024-07-14 20:50:41 来源:网友投稿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单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课堂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具体看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取得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的效果?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和谐师生的关系是实施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建立起和谐协调关系,才能促进教育过程顺利进行,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平时无论在课内、外都要注意细心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挖掘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作为教师,注意教法得当,及时做好总结工作,抓好典型进行表扬和鼓励,为学生敞开心扉,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帮助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尊重教师,接受教师的指导,认真积极地参加教学实践,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师用真情爱学生,给学生以温暖的感觉,树立自信心,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辛辣的讽刺,尖酸的挖苦,粗暴的数落,只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自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应多尊重他们,鼓励他们,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使他们勇敢的抬起来,扬起理想的风帆,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总之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提高整体课堂效果打下基础。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是实施有效学习的关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相互协作,共同研究,主动地学。数学课堂就不再枯燥,学习不再是苦事,学校是寓教于乐的天地,配合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学生省时间,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下河”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但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强烈要求,要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是实施有效学习的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三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才能理解的更深刻,才能举一反三,有所创新。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有效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方面:(1)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对课堂知识有了基本了解,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存有疑问,这样在听课时就有所选择,可以克服盲目与被动,从而把被动接受教学转化为主动求知的过程。因此做好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对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学习重点、难点时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由被动的“光听不说”转变为“既听又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独见性,使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例如:让同学动手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图形中的三条高。学生之间图形对照,可得到①三条高相交于同一点,②锐角三角形中,它们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中,它们交点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中,它们交点在三角形外。再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讨论,尝试能不能通过三条高交点位置判断它是哪种三角形?开始,小组成员只是悄悄轻声的,支离破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来在组际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可以,这时学生看书上的结论,验证一下自己的说法对不对。教师把学习和重点、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切实有效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但是许多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问题重组。就探索性而言,对于弱探索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强化,对于强探索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弱化,即让它具有层次感、可操作性。对于一个确定性的命题我们也可以把它改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命题,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4)|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另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合作学习,并不是桌子简单拼凑;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切都迁就学生;用好教材,而不是“孤立”文本;探究性学习不能泛滥,接受式学习并非过时;落实“三维目标”,并非是淡化“双基”。总之,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学生学习不是单纯的吸收。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善于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教师要充当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