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于事无济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于事无济成语简解编号:2716成语:于事无济注音:ㄩˊ ㄕˋ ㄨˊ ㄐ|ˋ汉语拼音:yúshìwújì参考词语:无济于事释义:义参「无济于事」。见「无济于事」条。Emoji符号:于事(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于事无济”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无济于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无济于事」原作「无补于事」。北宋时宰相王安石变法维新,以改革政治。在他实行的诸多新法中,有一项免役法,是以贫富为标准,将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级向***缴纳「免役钱」,得以免服差役。而本来不用服役的,像是权贵阶级、仅有独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侣等,则须缴「助役钱」,***即用此钱来募兵。当时的大臣刘挚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并针对这项免役法写了一篇文章给皇上。他认为这样的措施简直跟敛财没有两样,人民生活已经够辛苦了,负担也很重了,还要缴这种钱。他央请皇上多替人民着想,也多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因为近来常有官员因进谏遭到革职,他便问皇帝:「难道这些人的话真的一点帮助都没有吗?」原文的「无济于事」可能就是「无济于事」这句成语所本,指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出现「无济于事」的书证如《玉娇梨.第三回》:「在学生固叨同年之惠,只恐此行无济于事,反辱了杨年兄之荐。」典源:此处所列为「无济于事」之典源,提供参考。※宋.刘挚〈论分析助役〉(据《宋文鉴.卷五七》引)若夫冯京、王珪同列预政,皆依违自固,不扶颠危。虽心悟其非而无所捄正,己之进退又媕婀而不决,皆非所谓辅臣之体。臣四海之内孤立独进,陛下过听,任以风宪。尝切思之近岁台谏官1>叠以言事罢免2>,岂其言皆无补于事欤?岂皆愿为讦激险直之语,以自为名而絜去欤?尝以谓欲言***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渐道之,不可以堤防激斗而发其怒。不惟难攻亦为患滋大。〔注解〕(1)台谏官: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2)罢免:罢黜、免官。书证:0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骂了一顿,于事无济,又不免拿家人仆妇去出气。」成语接龙“于”字开头的成语
于安思危于事无济“济”字结尾的成语
同舟共济和衷共济衣冠济济于事无济和衷协济同舟而济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于事无济。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于事无济”分成的单字详解:
于,事,无,济。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