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语言学中有隐喻明喻之分吗

语言学中有隐喻明喻之分吗

发表时间:2024-07-14 23:07:02 来源:网友投稿

您好个人是觉得hercherry-likelips及Theturquoiseseas应属明喻。而herlipsbloomlikecherry则两者皆是。

另外语言学中是有隐喻明喻之分的,您可以参考以下:

【明喻和隐喻】

修辞手法是所有语言中最常见的用于增强表达效果、使表达更为生动活泼的手段之一。作为修辞方式之一的隐喻,以其简练、贴切、生动、含蓄的特征,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青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成语、谚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影子。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隐喻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反映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特征。英汉文化的异质性特征反映在隐喻上就形成了交际的障碍,国人喜欢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来理解外国的隐喻含义,故歧义和误解在所难免,交际失败是其必然。因此正确理解隐喻,恰当转达作者/说话人的意图则成了问题的关键。本文试图从语用学基础关联理论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取得翻译等效。

一、明喻(Simile)

明喻(Simile),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

1.Myheartislikeasingingbird.(我的心像一只歌唱的小鸟。)

2.Omylove’slikeared,redrose,

That’snewlysprunginJune;

3.Omyloveislikethemelodies,

That’ssweetlyplayedintune.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在《红红的玫瑰》一诗中,由外表的描写转向描写爱人自然和谐之美。这里用了诗人用了两个明喻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多情的画面,美丽动人的苏格兰少女有花一样的丽质,乐曲一般的甜美。

4.Armyandpeopleareasinseparableasfishandwater.(军队和人民像鱼水一样不可分离。)

5.Itisdifficulttoconvincehim:heisasobstinateasa

mule.(他倔强得像一头骡子,很难说服他。)这里用amule(骡子)比喻顽固的人。

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像喻体。

比喻词: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能明显地看出是在打比方的比词:“像……”、“像……似的”、“像……一般”、“好比……”等。

二、隐喻(metaphor)

同明喻一样隐喻也是在两个不同类对象之间进行比喻。区别在于:明喻把本体和喻体说成是相似的,而隐喻则干脆把两者说成是一致的;明喻用“比喻词”,而隐喻中不用了。如:The

newsisasadaggertohisheart.(明喻)Thenewsisadaggertohisheart..(隐喻)

Joefoughtlikealion.(明喻)Joewasalioninthebattle.(隐喻)。

由于它不直接提出本体与喻体相比,而是巧妙地通过人们熟悉的形象、特征、动作或哲理去暗示人们尚不熟悉或不易把握的对象,表面上看来不像比喻,实际上在暗中打了个比喻,而且往往是比明喻更近了一层的比喻,又被称为“压缩了的明喻”。其含义含蓄需要根据上下文去领会。例如:J.T.Adams有句名言:Moneyisthelensinacamera.为什么说金钱是一部照相机的镜头?很费解。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照相机的镜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不同面貌,金钱则能检验出一个人的不同品质,故之。

英汉隐喻比较:

人类共有的许多的生活经验,共同感受,造就了不同文化在修辞手法也有不少的重合之处。同时由于各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受其熏陶衍生出不同的思辨方式和推理模式,这种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语言中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其比喻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英汉语的隐喻的异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喻体相同,含义相同。

隐喻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在英语和汉语的隐喻中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都以绵羊比喻温顺,以钢铁比喻坚强,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灵活,玫瑰比喻甜蜜。不少成语和习语中的比喻简直是不谋而合的,他们不但有相同的、极相类似的形象,并且有相同的意义或隐义。如,破釜沉舟,burnone’sboat;隔墙有耳,wallshaveears;浑水摸鱼,fishintroubledwater;泼冷水,pourcoldwaterover,肉中刺,athornintheflesh.等。

狗对于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使做人的伴侣和爱物,所以英国人对狗一般有好感,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例如:luckydog,topdog,dogtired,everydoghashis

day。中国民间虽然有养狗的习惯,但一般在心理上却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例如:狗腿子,狗急跳墙。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中却说,aswiseasan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来,“望子成龙”。可是英美却把“龙”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还有这么一句话:像“中国是块肥肉,谁都想吃。”“肥肉”这个词在英语里也有,但英美国家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比作肥肉,比瘦肉不更好些?

2.喻体不同,含义相同。

中国人常常用“老鼠”比喻胆小,而操英语的本族人将chicken,rabbit比作“懦夫、胆小鬼”。“猪”在汉语里表示“愚蠢、笨拙”之意,但在英语里,“猪”的形象则被goose所替代。操英语的本族人谈到某人身强力壮,就会使用horse来形容;而我们在这个话题下决不会用horse,而用牛来比喻。“牛毛”在汉语里比喻非常多的意思,按照英语民族的联想习惯,他们到是把众多事物形容为我们极不熟悉的事物—blackberry(蓝莓)。英语中的Lion与lioness和汉语中的老虎、母老虎的联想意义是一致的。汉语用“一箭双雕”,英语用“一石双鸟”。汉语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英语用“Inthelandoftheblind,theone-eyedmanisking”。

3.喻体空白,我有他无。

即所谓的文化上的空白。也就是说有些说法或行为是一国所有,其他国家没有。中国有些说法外国没有:我们用“四面楚歌”来比喻处境孤立,而英语国人没有这个历史故事,也没有这个比喻。反之英语里却有meetone’sWaterloo来形容遭到惨败,这样的比喻也不可能出现在汉语里,但汉语里有“走麦城”这一比喻。

只有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才能在翻译时不照原文的字面意义翻译,而直译出原文的用意;只有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才能保证原文与译文获得等效。同时只有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据话语提供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人们本身具备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才能正确认知和理解。

(以上内容来自於英语好好向上教育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