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普陀山佛学院的普陀山佛学院

普陀山佛学院的普陀山佛学院

发表时间:2024-07-15 01:03:27 来源:网友投稿

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拂神州大地。国家在前进时代在召唤。一九九二年春天,《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赵朴初会长在会上精辟地分析了培养佛教人才还远不能适应当今年内佛教事业发展需要的严峻形势,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为了加快培养人才的步伐,学院以“上海龙华会议”精神为契机,凭藉普陀山佛协管理体制“三统一”的优势,在精力、财力上对学院方面进行倾斜。经过几年的努力摸索,促进学制的不断升格,至一九九六年改原来的预科两年、本科四年,为预科三年、本科三年、研究班三年的“三三制”格局。课程设置:佛学课占百分之七十、文化课占百分之三十。正科班、研究班以天台教观为主课,侧重培养天台宗的传灯专业人才。从而使学制由初级单一向综合性发展;从欠缺不全到初步完善。班级从1个增至5个;学僧从30人增至200人。十年中预、正科学僧共学完了45门课程,毕业生350人。正科班两期毕业生还撰写了82篇天台宗论文。他(她)们毕业后,有的往海外弘法,有的出国留学深造,有的应聘他校任教,有的则掩关潜修。而大多数皆留在本山充实学院师资或担任各寺庵主要执事。随着学院教学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和质量也日益壮大和提高。现有教师由创建时的5人增至41人。有治学2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的白光老法师;有从事天台教观研究深有造诣,现任研究导师的沈仁岩老居士等。许多从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毕业的青年法师负笈进山,次第登上了教学讲台。同时还聘请大专院校退休的高级教师讲授文化课程,一支老中青结合,富有治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顾昨天把握今天,走向明天。妙善院长高瞻远瞩绘制了一幅跨世纪的办学蓝图,即一院带五校,形成“一枝发五叶”的格局:一分校设在院部所在福泉梯林,为男众正、预科班;二分校设在隐秀庵,为男众学戒堂,作为男众班生源的基础;三分校设在临安普照寺,为男众天台宗研究班;四分校设在正法讲寺,为女众正、预科班;五分校设在伴山庵为女众研究班。这样从学戒堂至研究班构成了从通才到专才的教育网络,使学院向全方位,高层次稳步有序地发展。正如《管子》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我相信:仰观音菩萨慈光普照,仗妙善院长运筹,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普陀山佛学院将会迎难而进,登峰造极,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