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的一词多义
1.文言文“与”的一词多义你举得例子里,与都是介词“和”和“同”“与”的意思,本义。这个我非常确定。
每句给你简单翻译一下吧。
1.苏轼和客人一起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
2.而我能够与你一同享用
3.(这是何等)辽阔广大啊,仿佛已与整个宇宙间的浩气融合为一,哪里还能找到它的尽头?
4.知道可以战和不可以战的人,才能胜
5.你们(客人)知道水和月亮吗?
与有很多意思,比较常用的有:
与在文言文中作动词:赐与
例: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与在文言文中作名词:
例: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东汉·许慎《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与在文言文中作介词:跟、和、及
例: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参与的意思
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作助词:和、同
例: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谢谢望采纳。
2.文言文的一词多义有善术者(擅长)
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善的一词多义
君问归期未有期(时间,期限)
陈太丘与有期行(约好,约定)期的一词多义
公欣然曰(副词,的)
然数年恒不见(关联词,但是)然的一词多义
见藐小之物(副词,的)
人皆吊之(代词,他)之的一词多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关联词,所以)
独以跛之故(。的原因)故的一词多义
项为之强(因为)
开始悟为山市(是)为的一词多义
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丛草为林(当成)为的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表并列无意)
为人谋而不忠乎(但是)而的一词多义
3.高中文言文中“所以”一词多义文言文“所以”句式结构来源:网络作者:未知今日点击:1467推荐:高中视频同步辅导视频!文言文“所以”句式结构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高中学习网:)。
4.【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形容词作名词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1、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文言句式1.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生非异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2.省略句輮(之)以为轮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3.介宾短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通假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輮”通“煣”,使……弯曲.“有”通“又”.“知”通“智”zhì,智慧.“生”通“性”,资质,禀赋.多义词【于】青,取之于蓝:介词,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一】骐骥一跃:数词,一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利】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5.文言文里、与的一词多义都有哪些、急求◎与与yǔ〈动〉(1)(会意。
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yú),共同抬起,与,给予。
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2)同本义[givegrant;offer]与,赐也,通作“与”。
——《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3)又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4)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5)交往;交好[getalongwith;befriendlywith]孰能相与无相与。
——《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
按,犹交也。(6)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7)奖赏[reward]上以功劳与,***战;上以《诗》《书》与,***学问。
——《商君书》(8)又如:与奖;与津贴(9)帮助;援助[help]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
注:“犹助也。”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桓宽《盐铁论》(10)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11)随从;随着[follow]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国语》(12)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13)合乎[conform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14)等候,等待[wait]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15)如:岁不我与(16)允许[permit]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17)又如:与告(准假)(18)交付,偿还[pay]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19)又如:与利息(20)亲近[befriendwith]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管子》。
6.古文的一词多义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备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1、影响(被于来世)被2、同“披”,穿(皆被绮绣)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薄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策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cháng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cháng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cháng长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cháng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hǎng,6、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zhǎng,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诚心(帝感其诚)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2、惩罚1、骑(愿驰千里足)驰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发、起(方其出海门)出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当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
(“锐不可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道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得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发: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fēn分: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fēn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fēn4、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fèn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更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苟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固: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
7.文言文及字的一词多义【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方言】
◎在四川省南路话中作动词,同“去、至的意思,比如说“你及那儿不”意思就是“你去那儿不、你到那儿不”的意思。
8.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很多文言文词语是一词多义的.解释下例词语在句子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食:食不饱(吃)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策,驱使)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与朱元思书(信件)至:礼愈至(全,周到)至舍(到达),四支僵劲不能动患:又患无硕师名人(恐怕,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后果,忧虑,疾病)道:益慕圣贤之道(处事方法,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质:援疑质理(质疑,询问)非天质之卑(资质)直:直视无碍(长时间,一直)争高直指(不弯曲)。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