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究竟是不是虚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究竟是不是虚言

发表时间:2024-07-15 02:02:13 来源:网友投稿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句话其实是误传,原出处在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序言里,原来是这么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既然被误传成“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就将错就错,一起来评一评这句话。

第一吟诗是一门技术活,是需要长期的熏陶,才能够吟咏出诗词的意境。

在古人看来吟诗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是需要相应的功底做基础的。一般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人,要培养吟咏诗词的能力,就可以通过熟读诗词的方式,慢慢的积累培养出来。

第二通过熟读和背诵经典的过程,培养理解经典的能力,在中国的传统蒙童教育中得到了验证。

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的蒙童教育中得到了验证。中国的传统蒙学教育,就是首先让这些小童去背诵各种各样的经典。通过背诵这些经典的过程,也是在培养他们理解能力的过程。在背熟之后慢慢的引导他们理解各种经典中的内涵。

在生活之中我们也常会听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两句谚语,以此来告诫学生、弟子,书要多读,读多了,自然就明白里面的含义了,明白含义了,就能理解句法,词语平仄、韵律了,写起诗词来,就会按规则框架内实施,自然也会写诗了。

当然现实中有时追求字面意义,推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中的吟诗是写作还是单一的吟诗?其实此句谚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在写作,在教育方面,都延伸和推广了意义,而不仅所指吟诗唱出来了,也指能写作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两句谚语也从另一角度反映熟能生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之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