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冯至《昨日之歌》

冯至《昨日之歌》

发表时间:2024-07-15 02:06:08 来源:网友投稿

  《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定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新的故乡*

  灿烂的银花

  在晴朗的天空飘散;

  金黄的阳光

  把屋顶树枝染遍。

  驯美的白鸽儿

  来自什么地方?

  它们引我翘望着

  一个新的故乡:

  汪洋的大海,

  浓绿的森林,

  故乡的朋友,

  都在那里歌吟。

  这里一切安眠

  在春暖的被里,

  我但愿向着

  新的故乡飞去!

  1993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门第l卷第3期,题为《归去》,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收入《冯至诗文选集》时,做了少许改动,并改题为《新的故乡》。后曾编入《冯至诗选》、《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歌女*

  梦见一个歌女,

  抱着琵琶歌唱;

  她的哀怨之音,

  睡眠在四条弦上。

  乌黑的头发

  烘托出忧郁的面貌,

  身着雪白衣裳,

  双颊微微若笑。

  尽是些浪漫的歌词,

  她的歌声靡靡--

  窗外雨正凄凄,

  儿女对灯啼泣!

  最后我忍不住了,

  倒在她的怀里,

  握住她的手儿,

  她再也唱不下去。

  她滴下一颗泪珠,

  滴在我的口内,

  我郑重地把她咽了,

  说不出的辛酸滋味!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小船*

  心湖的

  芦苇深处,

  一个采菱的

  小船停泊;

  它的主人

  一去无音信,

  风风雨雨,

  小小的船篷将折。

  1923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题为《小艇》,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编入《冯至诗选》时,改题为《小船》,后曾收入《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狂风中*

  无边的星海,

  更像狂风一般激荡!

  几万万颗的星球,

  一齐地沉沦到底!

  剩下了牛女二星,

  在泪水积成的天河,

  划起轻妙的小艇,

  唱着哀婉的情歌。

  愿有一位女神,

  把快要毁灭的星球。

  一瓢瓢,用天河的水,

  另洗出一种光明!

  1923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至诗文选集》、《冯至诗选》、引据《冯至选集》编入。

  残余的酒*

  上帝给我们,

  只这一杯酒啊!

  这么一杯酒,

  我又不知爱惜--

  走过一个姑娘,

  我就捧着给她喝;

  她还不曾看见,

  酒却洒了许多!

  我只好加水吧,

  不知加了多少次了!

  可怜我这一杯酒啊!

  一杯酒的残余呀!

  那些处女的眉头。

  是怎样一杯浓酒的充溢!

  我实在有些害羞了,

  我明知我的酒没有一些酒力了,

  --我还是不能不

  把这杯淡淡的水酒,

  送到她们绛红的唇边,

  请她们尝一尝啊!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为组诗《残余的酒》之《序诗》;初收《昨日之歌》,改题为《残余的酒》。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怀--*

  若是我,眼皮微微合上,

  啊!你这蓝帽的女郎--

  你既穿着灰色衣裙,

  为何又戴着那蓝色的草帽?

  惹得我的梦魂儿,

  尽在你的身边缠绕!

  风声中的雨声,

  这般断断续续--

  纷纷乱乱的人间,

  你今宵睡在何处?

  啊,在少女幽静甜美的睡中,

  可能有路上不相识的青年入梦!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追忆*

  日光满窗了!

  你还微闭着眼,

  躺在床上,

  作什么追忆?

  啊,我昨夜所想的,

  那甜美的境地--

  在最甜美的时候,

  我昏昏睡去了!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初夏杂句*

  1

  红的,红的,红樱桃,

  青的,青的,青杏子,一一

  于今都哪里去了

  那半月前的飞絮?

  2

  最怕听,苍蝇同蜜蜂,

  在日光中的歌调,

  最怕听的是,万籁声中。

  3

  恹恹地又度了一春,

  春已尽,自家还不知觉。

  夜雨潇潇,

  唱着所罗门的牧歌;

  --可怜的牧童啊,就是羊儿

  都寻,寻也寻不着了!

  4

  那晚的一钩新月,

  一直的被我望入

  西北的浓云中--

  等了不知多少时,

  它却终于出不来,云幕的重重。

  5

  并不曾那样像去年,

  听取燕子的呢呢,

  戴胜鸟的啼声,

  也不知尽向何处去?

  6

  偶然隔着楼窗,

  望那夕阳染遍的杨柳--

  唱多少遍古代的诗词,

  无奈柳阴下没有河流,

  泛不来采莲的小舟!

  隐约约,夏天到了!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题为《初夏》,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略有删节,并改题为《初夏杂句》。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别友*

  1

  好一个悲壮的悲壮的别离呀。

  满城的急风骤雨,

  都聚在车站

  车站的送别人

  送别人的心头了。

  雄浑的风雨声中,哪容人轻轻地

  说些委婉的别语?

  朋友,你自望东,

  我自望西,

  莫回顾,从此小别了。

  2

  赞颂狂风暴雨,

  因为狂风暴雨后,

  才有这般清凉的世界。

  我失掉了什么?

  啊,车轮轧轧的声音

  重唤起我缠绵的情绪。

  梦一般寂静地过去了,

  心里没有悲伤,

  眼中没有清泪;

  朋友,你仔细地餐

  餐这比什么都甜

  比一切都苦的美味吧!

  1923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题为《别羡季》,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略有改动,并改题为《别友》;编入《冯至诗选》时,又改题为《别友》,后曾编入《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羡季、即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河北清河县人,现代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

  窗外*

  老槐的

  英雄姿态!

  金绿的叶儿,

  随着微风摇摆,

  无数黑衣的

  燕子飞翔--

  似谁家吹玉笛,

  吹得声音嘹亮!

  青天只有白云,

  白云沉思无语,

  雀鸟儿不住地

  在何处唧唧?

  灰色屋顶,

  也披满夕阳,

  瓦栊上渍着的石灰,

  正如耶稣的白衣跪像!

  瞽者的暗示*

  黄昏以后了,

  我在这深深的

  深深的巷子里,

  寻找我的遗失。

  来了一个瞽者,

  弹着哀怨的三弦,

  向没有尽头的

  暗森森的巷中走去。

  1923

  *原载l923年12月《浅草》季刊第l卷第3期,为组诗《残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乡歌》编入。

  *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至诗选》和《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宴席上*

  (双十节的夜里,听友人C君叙他今夏在西湖玛瑙寺中的梦境,同时又谈及远方朋友的运命遭逢;成此诗,寄给上海的C君及印度洋上的L君。)

  蜡烛更换了三遍了,

  怎么还不天明呢?

  窗纸既不发白,

  鸡声也是辽远呀。

  这是我们的厨娘,

  备下了这席圣宴,

  有厚味的菜,

  有喝不尽的美酒。

  她频频对我们叙说,

  她如何善于烹饪--

  她说,甜的味儿如何浅,

  辛酸的,是怎样深沉。

  我们都静默无言,

  更含了几分醉意。

  窗外不知什么声响,

  可是风吹落叶沙沙?

  还没有到了深秋,

  哪会有许多落叶--

  原是弹人心曲的姑娘,

  轻轻地推门而入。

  在这样的席上,

  她是十分可爱的--

  她的双颊苍白,

  唇上点染着一些红色。

  她抱着什么乐器,

  我也无从认识。

  只那团如云的乌发,

  却鬣髫着几点温柔。

  她将她的乐器,

  慢慢地弹动了--

  她轻缓的歌声,

  正如她衣衫的清淡。

  他愁苦了他的青春,

  只想换她的换不来的心。

  她最后把心捧到他的面前,

  可是他说,他已经做了僧人!

  酒变成泪,泪又变成酒,

  何处寻,那寻不到的真情!

  在风雨阴霾之夜,

  他孤零零地徘徊荒径!

  终于是两手空空地

  可怜他东西南北的狂奔

  ,又到了茫茫海外,可容他

  '寂对河山叩国魂'!

  她唱完了这么三个曲子,

  席上的静默更可怕了。

  我满满斟了一杯酒,

  送到她的唇边。

  她接了我的酒杯,

  把乐器放在一旁;

  一杯酒都被她饮尽了,

  乐器的余音还在微微地响!

  *原载l923年10月25日《文艺旬刊》第l2期.原有副题--呈如稷,翔鹤;并示C君。初收《昨日之歌》,删去副题,增一小序。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残年*

  朋友啊,

  酒冷,茶残!

  我们默默,

  噤若寒蝉。

  无可诅咒,

  无可赞美:

  百般的花朵,

  一样的枯萎!

  我们默默,

  噤若寒蝉--

  朋友啊,

  酒冷,茶残!

  *原载l924年1月18日《文艺旬刊》第l9期.题为《赠C.S.君》,为组诗《残年》第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改题为《残年》。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你--*

  一天我委委屈屈地

  向着你的明眸泣告--

  人间是怎样的无情,

  我感受的尽是苦恼。

  你殷殷勤勤地劝我,

  忧思,能够令人衰老;

  你更问我能不能

  向着你的明眸微笑!

  你的话是雨后的南风,

  将我的愁云尽都吹散;

  但我仔细看你的眼眶里,

  也是汪汪地泪珠含满。

  1924

  *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秋千架上*

  我躺在嫩绿的浅草上,

  望着你荡起秋千;

  春愁随着你荡来荡去,

  尽化作淡淡的青烟。

  我的姑娘,你看那落日,

  它又在暮霭里消沉--

  只剩下红云几抹,

  冷清清,四顾无人!

  *原载l924年4月15日《文艺周刊》第29期,初收《昨日之歌》,略做改动。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春的歌*

  丁香花,你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莫非是我前日为了她

  为她哭泣的时候?

  海棠的花蕾,你是什么时候生长的?

  莫非是我为了她的憧影,

  敛去了愁容的时候?

  燕子,你是什么时候来到的?

  莫非是我昨夜相思,

  相思正浓的时候?

  丁香、海棠、燕子,我还是想啊,

  想为她唱些春的歌,

  无奈已是暮春的时候。

  1924

  *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琴声*

  绿树外,小窗内,

  是谁家肯把

  这样轻婉的幽思

  缕缕地写在静夜里?

  夜色随着琴声颤动,

  颤动得山上山下的树

  都开遍了花,

  微风吹着花儿细语。

  最后那弹琴人

  情愿把沉逸的哀音

  变为响亮。

  好惹得远远近近

  都泪琅琅

  滴满了襟裳!

  1924

  *初收《昨日之歌》,题为《绿树外》;编入《冯至选集》时,略有删节,并改颢为《琴声》。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在海水浴场*

  浪来了,你跳入海中,

  浪平了,又从海中跳起,

  跳在平板的船儿上,

  唱着你故乡的歌曲。

  浴衣衬着你的肌肤,

  金发披在你的双肩,

  岩石为着你含了愁容,

  潮水为着你充满疯癫。

  我可是在什么地方

  好像是见过你的情郎?

  他夜间在阴森的林里

  望着树疏处的星星叹息!

  1924

  *原载l924年7月29日《文艺周刊》第44期,题为《海滨》,原诗只前一节。初收《昨日之歌》,为组诗《在海水浴场》第一首,改题为《浪来了》,并增后二节诗。编入《冯至诗选》时组诗取消,此诗直接改用原组诗的总题《在海水浴场》;后曾编入《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沙中*

  在这松散的沙中,

  却于一团温馨凝聚;

  唇儿吻在沙里边,

  深吻着脂汗的香气。

  我的双臂懒懒地

  向暖暖的空中前伸,

  依然触着了(那昨天的)

  柔腻的玉体横陈--

  怎能从这海浪里,

  涌出来魔术的少女,--

  倩她攫去了我的灵魂,

  只剩下唇在沙中狂吻!

  *初收《昨日之歌》.为绢诗《在海水浴场》第二首。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海滨*

  风吹着发,又长了一分,

  苦闷也增了一寸;

  雄浑无边的大海,

  它怎管人的困顿!

  那边是悲切的军笳,

  树林里蝉声像火焰;

  波浪把一座太阳

  闪化作星光万点。

  远远的归帆

  告我新闻一件:

  有只船儿葬在海心,

  在一个凄清的夜半!

  1924

  *初收《昨日之歌》,为组诗《在海水浴场》第三首,题为《风吹着发......》;编入《冯至诗文选集》时,改题为《海滨》。后曾编入《冯至诗选》、《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墓旁*

  我乘着斜风细雨,

  来到了一家坟墓;

  墓旁一棵木槿花,

  便惹得风狂雨妒。

  一座女孩的雕像

  头儿轻轻地低着--

  风在她的睫上边

  吹上了一颗雨珠。

  我摘下一朵花儿,

  悄悄放在衣袋里;

  同时那颗雨珠儿

  也随着落了下去!。

  *原载1924年8月5日《文艺周刊》第45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雨夜*

  树林里聚集着

  无数的幽灵,

  它们又歌又舞,

  踏着风声雨声。

  蟋蟀在草里呜叫,

  它们永不停息;

  可有个行路的人

  在林里迷失?

  闪电闪在林里,

  照给他一条小道--

  蝉在树上骤然鸣,

  鸟在谷中应声叫。

  雷声击在林里,

  幽灵们四方散去,

  散到隐秘的地方,

  唱着凄凉的歌曲:

  憔悴的马樱花须,

  愁遍山崖的薜荔,

  随着冷雨凄风

  吹入人间的美梦里。

  1924*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至诗文选集》、《冯至诗集》、《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孤云*

  我对望亭亭的孤云,

  凄惶欲泣。

  它来自北方的

  那座灰色的城里。

  在那座城里

  事事都成陈迹。

  我怎能把它

  也撕成千丝万缕?

  1924

  *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至诗集》、《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片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925*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至诗文选集》、《冯至诗集》、《冯至选集》。

  夜步*

  一支烛光苍苍地

  在那寂寞的窗内--

  既不照盛筵绮席,

  更不照恋人幽会。

  几粒星光茫茫地

  映在这死静的河内--

  既无人当做珍珠串起

  更无人当做滴滴清泪。

  烛光啊,你永久苍苍,

  星光啊,你永久茫茫;

  我永久从这夜色中

  拾来些空虚的惆怅!

  *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如果你......*

  (三春将尽,K①从海滨寄赠樱花残瓣,作此答之。)

  如果你在黄昏的深巷

  看见了一个人儿如影,

  当他走入暮色时,

  请你多多地把些花儿

  向他抛去!

  他是我旧日的梦痕,

  又是我灯下的深愁浅闷:

  当你把花儿向他抛散时,

  便代替了我日夜乞求的

  泪落如雨--

  *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①K即顾随。

  怀友人Y.H.*

  1

  当燕子归来的黄昏,

  我一人静静悄悄

  在你旧居的窗前,

  梦游一般地走到。

  寂寂静静,

  我轻轻地叫着你的名儿,

  窗内仿佛有人答应。

  我傍着窗儿痴等。

  但是窗儿呀总是不开,

  一直等到了冷月凄清,

  朋友啊,你那时在哪里徘徊?

  2

  那夜风雨后,

  正像是我们去年的一天,

  满院嗅着柳芽香,

  满地踏着残花瓣。

  寂寂静静,

  我轻轻地叫着你的名儿,

  云内仿佛有人答应。

  我靠着树干痴等,

  但是阴云呀总不散开,

  一直等到了夜阑更深,

  朋友啊,你那时在哪里徘徊?

  3

  我像是古代的牧童,

  失掉了他的绵羊;

  我像是中古的诗人,

  失掉了他的幻想。

  寂寂静静,

  我轻轻地叫着你的名儿,

  远方总仿佛有人答应。

  我望着凄艳的夕阳,

  我望着幽沉的星海,

  望得我心滞神伤,

  朋友啊,你那时在哪里徘徊?

  1925

  *初收《昨日之歌》,题为《怀Y.兄》;编入《冯至选集》时,略做改动,并改题为《怀友人Y.H.》。此据《冯至选集》编入。Y.H.即杨晦(1898-1983),字慧修,辽宁辽阳县人,现代作家、文艺评论家。

  遥遥*

  你那儿的芦花也白了,

  我这儿的芦花也白了。

  我凝神将芦花细数,

  像是一里一程地走近了你;

  我数尽了无数棵,

  却终于是怅怅地--

  千里外,真是遥遥啊!

  你那儿的夕阳也要落了,

  我这儿的夕阳也要落了。

  黄金色的在云里,

  恰似我那昨宵的梦。

  一带模糊的青山,

  轻轻描上了我的心头--

  千里外真是遥遥啊!

  你那儿的果子也熟了,

  我这儿的果子也熟了。

  绿色的失去了希望,

  红色的尽都凋落了:

  相思到了这般境地,

  也只有听那流水的殷殷--

  千里外真是遥遥啊!

  *原载l925年10月31日《沉钟》周刊第4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在郊原*

  续了又断的

  是我的琴弦,

  我放下又拾起

  是你的眉盼。

  我一人游荡在郊原,

  把恋情比作了夕阳奄奄。

  它是那红色的夕阳,

  运命啊淡似青山,

  青山被夕阳烘化了

  在茫茫的暮色里边。

  我愿彷徨在空虚内,

  化作了风丝和雨丝:

  雨丝缀在花之间,

  风丝挂在树之巅,

  你应该是个采撷人,

  花叶都编成你的花篮。

  花篮里装载着

  风雨的深情--

  更丝丝缕缕的

  是可怜的生命。

  我一人游荡在郊原,

  把运命比作了青山淡淡。

  续了又断的

  是我的琴弦,

  我放下又拾起

  是你的眉盼。

  1925*原载l925年12月12日《沉钟》周刊第9期,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军诜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晚报*

  --赠卖报童子

  夜半的北京的长街,

  狂风伴着你尽力地呼叫:

  晚报!晚报!晚报!

  但是没有一家把门开--

  同时我的心里也叫出来,

  爱!爱!爱!

  我们是同样地悲哀,

  我们在同样荒凉的轨道。

  晚报!晚报!晚报!

  但是没有一家把门开--

  人影儿闪闪地落在尘埃。

  爱!爱!爱!

  一卷卷地在你的怀,

  风越冷,越要紧紧地抱。

  晚报!晚报!晚报!

  但是没有一家把门开--

  一团团地在我的怀,

  爱!爱!爱!

  1926

  *原载l926年10月10日《沉钟》半月刊第5期,署名诽诽。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至诗文选集》、《冯至诗选》、《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在阴影中*

  我在阴影中摸索着死,

  她在那边紧握着光明。

  神呀,我愿一人走入地狱里,

  森森地走入了最深层;

  在地狱的中途尝遍了

  冰雹同烈火,暴雨和狂风。

  烈火与冰雹,

  为了她同我的深情;

  狂雨与暴风,

  为了她同我的生命;

  神呀,我今夜向你呼号,

  是最后的三声两声!

  从此我转头不顾,

  莫尽在淡淡的影里求生!

  我一人棱棱地昂首,

  在那地狱的深层--

  望着她将光明紧握,

  永久地,永久地向上升腾!

  *原载l926年10月25日《沉钟》半月刊第6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工作*

  聪明的姑娘啊,告诉我说,

  我是一个可怜的人,

  我应该怎样的工作?

  我的春夏是有限的几天,

  我的严冬啊,却是,

  却是那样的久远!

  我是不是应当,

  为了那后日的荒凉--

  从你的面庞摘下来

  那永不凋残的花朵,

  在我的心中注满了

  你漾漾地眼角的柔波?

  我是不是应当。

  为了那后日的荒凉--

  先听你干声万声的呼唤,

  在空中化作了旗幡一扇,

  它引导着我,(万事苍苍,)

  走入将来的人海茫茫!

  *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永久*

  我若是个印度人,

  便迈入了浓密的森林;

  我若是个俄国人,

  便踏上了冰天雪地:

  因为它们都是永久的,

  在南天,在北极。

  我呀,我生在温带的国里,

  没有雪地没有森林--

  我追寻我的永久的,

  我的永久的可是你?

  但是我怎样的走进呀,

  永久里,永久里?

  *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你倚着楼窗......*

  你倚着楼窗向下望,

  会望见长街弥漫的尘沙;

  但是你望不见沙中埋没的

  路上的我,路畔的槐花。

  风会把花香吹扬给你,

  我,我可像真珠永沉大海--

  没有你的目光到我的身边,

  我怎样才能有光彩!

  同乞丐是一样的运命,

  在神的那儿永无名姓:

  一旦我踉跄地死在路旁,

  将怎样的刻呀,我的墓铭?

  *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默*

  风也沉默,

  水也沉默--

  没有沉默的

  是那万尺的晴丝,

  同我们全身的脉络。

  晴丝荡荡地沾惹着湖面,

  脉络轻轻地叩我们心房--

  在这万里无声的里边,

  我悄悄地叫你一声!

  这时水也起了皱纹,

  风在树间舞蹈--

  *原载l926年9月25日《沉钟》半月刊第4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我们晕晕地,朦朦地,

  像一对河里的小鱼,

  滚入了海水的浪涛。

  我愿意听......*

  春夜呀,

  拂着春风--

  我愿意听,

  你的唇边说,0ui!①

  秋夜呀,

  冷露零零--

  我愿意听,

  你的眼角说,Non!②

  春夜从你的唇边

  吻来的,

  秋夜好从我的眼角

  --流去!

  *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①②法语:前一句是是!,后一句是不!。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

  *初收《昨日之歌》。编入《冯至诗文选集》时略做改动,后曾编入《冯至诗选集》编入。

  秋战*

  都说我是还年青,还勇敢--

  但是一个天大的疲倦呀,

  凭空地落到我的身边;

  兴奋地歌唱啊,

  为了死亡,为了秋天!

  我的眼是这样的昏迷,

  我的心是这样的荒乱,

  像是黄昏铺盖了家家的坟墓,

  黑夜呀,来自风涛的彼岸!

  沓沓地走过了秋的队伍,

  那是风和雨,落叶与沙尘,

  悲笳,马蹄,还有远远地

  远远地战场上的哀音。

  战场在我的心田上,--

  神啊,你可曾听见了这里的杀声?

  疲倦长久地落在我的身边,

  兴奋地歌唱啊,

  为了死亡,为了秋天!

  我又辛苦,又空虚,

  仿佛一个沙漠的国王--

  他只有头上的乌褐的云彩,

  我呀,黑色的旗子在面前飘荡!

  那是母亲遗留的赠品,

  当她在战场上败退的一瞬,

  她撕下一半永留在我的面前,

  其余的,引导着她的灵魂长殒!

  如今只有它在战场上耀耀飞扬,

  不知是欣欢,还是凄惨?

  疲倦长久地落在我的身边,

  兴奋地歌唱啊,

  为了死亡,为了秋天!

  都说我是还年青,还勇敢--

  哪里有力量啊,把这个队伍赶散?

  春日的和平,是那样的辽远,

  油油的绿草,尽被战马摧残!

  风吹着旗子,旗子扫着风,

  满地是战士的骸骨--

  殷勤的圣者会给他们最后的慰安,

  十字架竖在高高的坟墓!

  神啊,我却永远望不见

  望不见十字架上的光灿--

  疲倦侵蚀了我的衷心,

  兴奋地歌唱啊,

  为了死亡,为了秋天!

  *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风夜*

  也是这样的风夜,

  也是这样的秋天,

  我把生命酿成美酒,

  频频地送到你的唇边,

  一盏,两盏,三盏......

  我屈指殷殷地暗算,

  恰恰地满了一年,

  我沉埋在这座昏黄的城里,

  像海上被了难飘散的船板,

  一片,两片,三片......

  我今宵静息在秋星下,

  如船板飘聚到海湾,

  它们再也挡不起海上的汹涛,

  我也怕望那风中的星焰,

  一闪,两闪,三闪......

  1926*原载1926年11月10日《沉钟》半月刊第7期,署名冯君培。初收《昨日之歌》,后曾编入《冯至诗选》、《冯至选集》。此据《冯至选集》编入。

  最后之歌*

  记起母亲临终的祷告,

  是一曲最后的生命之歌,

  那正是暮春的一晚,

  另样的光辉漾着她的病脸;

  蜡烛在台上花花地爆,

  仿佛是宇宙啊,没有明朝--

  她把那时的情调深深地交给我,

  还有我衣上的她的手泽!

  箱子里贮藏着儿时的衣裳,

  心内隐埋着她最后的面庞;

  偶然把灰尘里的箱子打开,

  那当时的情味也涌上心来。

  蜡烛在台上花花地爆。

  仿佛是宇宙啊,没有明朝--

  可是中间又度了许多的年月,

  此刻啊,一个清新的秋夜!

  这时我充满了最后的情怀,

  秋天的雨冷,冬夜的风悲!

  镜中的我的面庞,

  却没有另样的光辉;

  蜡烛在台上花花地爆,

  仿佛是宇宙啊,没有明朝--

  这时我像是上帝的罪人

  临刑时也听不见圣灵的呼叫!

  记起母亲临终的祷告,

  是一曲最后的生命之歌。

  我却凄凄地无依无靠,

  只瞥见天边的一缕柔波--

  母亲把她的歌声,

  真切地留在儿子的心中;

  柔波却是空幻地,荡漾地,

  来也无影,去也无踪!

  许多的现象不可捉摸,

  却引起许多的灵魂追逐!

  沙漠的幻影累死了骆驼,

  些微的火焰烧死了灯蛾:

  神呀,我可曾向你真挚,

  像母亲一般地信仰你?

  神呀,我今宵向你祷告,

  只请你给我一些,一些面上的光耀!

  静默中神也没有答语,

  我怔怔地是一人踽踽;

  母亲望着她的幼儿,

  我望着那柔波一缕。

  蜡烛在台上花花地爆,

  仿佛是宇宙啊,没有明朝--

  我把那无可奈何的希望,

  尽放在那缕柔波上!

  它却像林中的鹿麇,

  水底的游鱼,

  霎时间奔入苍茫的云海,

  像一颗流星的永劫!

  蜡烛在台上花花地爆,

  仿佛是宇宙啊,没有明朝--

  阴暗渲染了我的面貌,

  望着永逝的柔波向神祷告!

  在母亲祈祷的床边,

  牧师曾朗诵着古哲的诗篇。

  他说母亲是一朵洁白的

  洁白的花朵,开在上帝的花园。

  在我寂寞的桌旁,

  现出来一个聪慧的姑娘--

  起来吧!骑着骆驼,赶着灯蛾,

  去追逐残余的那缕柔波!

  *原载l926年8月25日《沉钟》半月刊第2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据《昨日之歌》编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