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带兵的成语

带兵的成语

发表时间:2024-07-15 02:46:44 来源:网友投稿

带兵的成语有草木皆兵、纸上谈兵、兵不厌诈。

一、草木皆兵

1、基础释义

“草木皆兵”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经常用于比喻心情紧张、疑神疑鬼而产生的错觉。其意思是一切草木都变成军队,随时可能攻击,出现了无端的恐惧和错觉,形容心理惶恐、惊慌不安的状态。

2、引证解释

“草木皆兵”最早见于《孙子军事》:“乡间之道,率为鸣盘棋策之习耳。彼有五十此有十,则以五十击其十。如其众寡则进或退。以我千取彼万,非孟子之所能及也;此之谓以势倒势,以计划于胜。”

在这里“草木皆兵”意思是敌人可能无处不在,即使是路旁的草木也有可能隐藏着敌人。

二、纸上谈兵

1、基础释义

“纸上谈兵”是一个成语,形容只在纸上谈论,没有实际行动而缺乏实践经验。它表示只有学论,没有真正的实践,或者没有真正了解对方或与之相应的环境而光是妄谈,不能办成事情。

2、引证解释

“纸上谈兵”最初见于《后汉书耿纪传》,当时汉明帝问耿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苏秦至韩何以令韩必欲击赵?”耿纪用纸画了一张张的行军路线和战斗策略,阐述起来思路非常清晰,但实战能力却没经历过。

所以明白表示“纸上谈兵”,策略容易想象,真正执行更是艰难。后来“纸上谈兵”成为一个成语。它形容的是个人或事物只知道空谈,缺乏实际的经验或行动。因此“纸上谈兵”是一个贬义词,特别是当某人在争论中缺乏实际经验和能力时。

三、兵不厌诈

1、基础释义

“兵不厌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进行作战、竞争等活动中,常常需要用到策略和计谋,采用一定手段来迷惑或欺骗对手,以达到胜利的目的。这也说明军事行动不能仅仅依靠武力的使用,需要有多种策略和战术的运用。

2、引证解释

“兵不厌诈”最早见于《孙子兵法》,其中讲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攻城为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者,胜之。”强调了在作战中灵活运用战术和策略,始终保持军队的活力、灵活性和战斗性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