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闽江诗句
1.关于闽江的诗句
关于闽江的诗句1.赞颂闽江的语句,急
闽江的有容一如她千里来奔的大海。海到无边天作岸,闽江有源山为家。其北源建溪出仙霞,中源富屯溪和南源沙溪均出武夷山,流域面积几占全省一半。她以山的雍穆、海的虚怀,一路收纳清溪小水,随地易名,至南平汇为闽江,蜿蜒东去八百里,入闽都地界则分乌龙、白龙二江,涵泳生成偌大个如璧南台岛,至马尾港“中国塔”前复又两水并流,浩浩荡荡,迤逦赴海,如践百川之约。
亿万年闽水逝者如斯,惟新近两千年创下奇迹,在下游左鼓右旗间的盆地洲渚上,孕育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以“八闽雄都,神州名府”的大气魄,枕九莲而控五虎,踞六鳌以望双龙;拥无数春声秋色,读不尽汐落潮生。这座城市生机的养成,正得益于母亲河的风和水,有诗为证:“城内河道纵横,宜商宜旅;郭外港流吞吐,可运可渔。灵山秀水形胜东南,有福之州,斯之谓也!”(引自《闽都赋》)
闽江的勤劳一如沿岸子民的先人和母亲。闽山苍苍闽水泱泱。她的不息奔流,载动代代放排工自上游漂下的无数木材,草创成伴水而筑的万民都会;她如纤手般伸进城区的内河,让海舶吞吐,货物往来,滋养了胼手胝足的一城生民,并且润泽了一城的苍榕。正是这条母亲河,教会了人们如何让水载舟,又不让水覆舟。于是以一条自祭酒岭向东甩出百十里的防洪长堤,为雄都再添金汤之固。往日不时肆虐的洪魔,如今按照既定的河道,驯服东去。
闽江像一首歌,一首唱不尽的生命壮歌,旋律里藏着黄河大合唱的豪气、爽气,兼得女子千人腰鼓的福气和喜气。
闽江像一棵树,一棵绿榕般长青的大树。枝丫上一个个好看的鸟窝,是新建的豪宅你我的家。大树的安全是家园的鸿运;鸟儿的幸福,是大树的消息。一棵树的枝荣叶茂,能垂阴十亩;一条江的宏泰恒昌,则可惠及万民。
闽江像一条鞭,一条能甩动木陀螺的长鞭。我们的福州城,就是一只快乐地旋舞的木陀螺。旋出速度转出雄风。旋得辛苦也转得舒心。旋得风流一地,更转出丰收年年。闽江儿女将在勤勉的旋舞中,承传母亲河的一切品格和所有灵性。
有道是:哺糟啜醅,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多来江边走走,或者择时择机临流而栖,我们将渐渐地读遍闽江、读懂闽江,进而想着如何地共享闽江,并且不忘共图闽江的明天!
2.闽江赴东海如下诗句
牛渚曲
作者:王遂
岷江赴东海牛渚镇中流。
古来济渡处落日迷沧洲。
江东名胜士清谈付悠悠。
氛埃更五闰毒烈遍九州。
六龙起当天爝火不敢留。
长绳系佛塔铁缆济王舟。
执玉朝群后职方登九丘。
民生三代后不数李与刘。
太平二百年内宁忘外忧。
一马飞渡江王气东南浮。
谁为逆胡计敢作明神羞。
饮水昧佛狸投鞭效坚头。
萧萧杨林渡寒日风飕飀。
烟雨出蒙冲霜雪挥戈矛。
夜半虏帐惊明日无胡酋。
笑谈折樽俎心胆落毡裘。
诸夷戒谋夏三边罢防秋。
时从老枝问吃吃谈不休。
创业道何盛中兴德几侔。
禹绩渺千载武功待人收。
天方厌此虏吾忍忘其仇。
偷安固大患幸胜非良筹。
外防固难驰内政何当修。
两山点蛾眉攒此千古愁。
小臣乏长策何以裨前流。
请因受邑地为赋艰难由。
3.闽江赴东海如下诗句
牛渚曲作者:王遂岷江赴东海,牛渚镇中流。
古来济渡处落日迷沧洲。江东名胜士清谈付悠悠。
氛埃更五闰毒烈遍九州。六龙起当天爝火不敢留。
长绳系佛塔铁缆济王舟。执玉朝群后职方登九丘。
民生三代后不数李与刘。太平二百年内宁忘外忧。
一马飞渡江王气东南浮。谁为逆胡计敢作明神羞。
饮水昧佛狸投鞭效坚头。萧萧杨林渡寒日风飕飀。
烟雨出蒙冲霜雪挥戈矛。夜半虏帐惊明日无胡酋。
笑谈折樽俎心胆落毡裘。诸夷戒谋夏三边罢防秋。
时从老枝问吃吃谈不休。创业道何盛中兴德几侔。
禹绩渺千载武功待人收。天方厌此虏吾忍忘其仇。
偷安固大患幸胜非良筹。外防固难驰内政何当修。
两山点蛾眉攒此千古愁。小臣乏长策何以裨前流。
请因受邑地为赋艰难由。
4.一叶孤舟轻帆卷,暂栖闽江边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是宋代词人柳永晚年游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上阕写江上景色。由孤舟停泊“楚江”“孤城”的所见所闻,突出地处偏僻的边远山区。
写寒江山林暮色,映衬抒情主体“怨”“惊”“寒”的情绪体验。下阕抒情写对往昔的回忆。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为点睛之笔。以下围绕“游宦”抒发愁苦以至“魂乱”的凄迷哀怨。
“芳草”“残阳”是青春与衰亡的对比。最后情景合一,“断云远”是对美好时光已逝不可复得的慨叹。
全词语言直白浅显,清醇优雅,把深厚的感情寄于大量的意象之中,真挚感人,充分抒发了对羁宦生涯的厌恶和对往昔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情调凄清,气韵沉郁,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5.关于河湖的诗句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朝
出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白话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出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话译文:船帆越走越远,只留下一个影子,最后在水天相连的蔚蓝天空中消失了,只见那滔滔长江水向东奔流。
3、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作者:钱起
朝代:唐朝
出处:《饯别王十一南游》
白话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作者:王维
朝代:唐朝
出处:《终南别业》
白话译文: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但是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随意地看着白云在天上漂浮。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朝
出处:《春江花月夜》
白话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出处:《望天门山》
白话译文:天门山之所以从中间断开是因为楚江的江水把它冲断开的,东流的江水在这里折回转向北方向奔流。
6.一叶孤舟轻帆卷,暂栖闽江边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是宋代词人柳永晚年游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上阕写江上景色。由孤舟停泊“楚江”“孤城”的所见所闻,突出地处偏僻的边远山区。
写寒江山林暮色,映衬抒情主体“怨”“惊”“寒”的情绪体验。下阕抒情写对往昔的回忆。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为点睛之笔。以下围绕“游宦”抒发愁苦以至“魂乱”的凄迷哀怨。
“芳草”“残阳”是青春与衰亡的对比。最后情景合一,“断云远”是对美好时光已逝不可复得的慨叹。
全词语言直白浅显,清醇优雅,把深厚的感情寄于大量的意象之中,真挚感人,充分抒发了对羁宦生涯的厌恶和对往昔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情调凄清,气韵沉郁,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7.有关福州名胜古迹的诗句有哪些
《游鼓山喝水岩》作者:姜特立朝代:宋【诗词】:昔闻鼓山名,未到鼓山寺。
胜游不易得一失恐难值。今朝忽勇猛便作入山计。
虽无济胜具尚可策疲致。松下止呵导山前屏车骑。
仰窥白云峰俯蹑青螺髻。半天开佛刹杰阁照金翠。
路穷两崖间巨石擘元气。何年泻白虹一喝回狂势。
冲波落山后余务泄厚地。山灵畏定力仙鬼吝幽閟。
至今千仞底不见波流驶。寻师水倒回卓锡泉涌沸。
异事惊倒人此理本无二。亭边数苍石刻画几大字。
顾怜身后名惨戚当时意。茫茫千万古存灭可胜记。
灰劫同一尽要自济儿戏。不知生前酒对石聊一醉。
醉到无何乡却就僧床睡。《鼓山》作者:朱德鼓山高耸闽江头,面貌威严障福州。
纵有台风声猖獗,从来不敢到闽侯!--------------------------------------------------“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本诗题为《渡浮桥至南台》,作者陆游(1125—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活在灾难深重的时代,故痛恨金兵侵略、奸臣误国,一生满怀报国赤诚之心,却因得罪秦桧而仕途坎坷。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陆游才获任福建宁德县主簿小官。次年秋调充福州决曹(掌管刑狱),为官两年。
三十年正月离福州北返临安。此时陆游诗名日盛。
其诗雄浑奔放,饱含爱国热情,常又感慨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他曾受到孝宗召见,但未得到重用。
淳熙五年(1178年),他再次被派到福州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至南台”诗写于他首次调福州任职时,为慕南台山(今仓山)天宁寺胜迹而渡浮桥前往,因触景生情而作此诗。
浮桥是福州闽江万寿桥的前身,横跨台江。郡守王祖道于元佑八年(1093年)相其南北,“造舟为梁”,这就是诗中所称可行“九轨”之道。
崇宁二年(1103年),王祖道再任福州太守,“乃于桥南建天宁寺。”到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头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桥,于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名“万寿桥”。
本诗写作者一踏上浮桥,即为眼前景象所震撼:闽江中千艘木船用铁链、藤条相连接,一字摆开,横亘中流,浮桥稳如磐石,许多车辆和行人徐行漫步于“怒涛”之上,场面极为壮观。面对怒号的江风,排空的激浪,作者心中的爱国豪情再次激起,报国无门的愤懑再次填满胸臆:联想国难当头,民心不平,耳际如闻战鼓号角,眼前如见黄沙旌旗,尘土飞扬,千军万马激战正酣……天宁寺的钟鼓,打断了他的思绪;南台岛的墟烟,使他重又回到现实中:晨钟暮鼓徒然催告早晚的时序变化;墟落烟云,遮断了人民苦难的图景。
眼前安静宁谧的生活,自然岁月的迁移,更使作者难掩心中的隐痛。想到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困守南方小城,抱负无由得伸,登山临水,倍增感慨。
为忧国忧民而生的白发已布满双鬓,但他满腔激情依然不衰。他想像无奈之下,只能独坐榕阴,借酒浇胸中块垒,吹奏横笛,以排遣苦闷,由此诗也可见陆游时时处处难以放下的执著的爱国情怀。
8.形容江水的句子
闽江水如绿玉一般,简直要把人的神魂都勾去了.
2)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
3)江面宛如一条闪烁发光的银带,缭绕在山脚下。
4)江心浪花飞溅,汹涌澎湃,好像是开了锅的水。
5)江上泛起的道道金波像微微游动的千万条金蛇。
6)奔腾呼啸的江水.如万瀑悬空,砰然万里。
7)江流迁回于悬岩峭壁之间,像风一样激荡着滚滚波涛,向前冲击而去。
8)那昏浊的江水,却像疾风骤雨横扫着那险滩,奔流而下。
9.有关福州名胜古迹的诗句有哪些
《游鼓山喝水岩》作者:姜特立朝代:宋【诗词】:昔闻鼓山名,未到鼓山寺。
胜游不易得一失恐难值。今朝忽勇猛便作入山计。
虽无济胜具尚可策疲致。松下止呵导山前屏车骑。
仰窥白云峰俯蹑青螺髻。半天开佛刹杰阁照金翠。
路穷两崖间巨石擘元气。何年泻白虹一喝回狂势。
冲波落山后余务泄厚地。山灵畏定力仙鬼吝幽閟。
至今千仞底不见波流驶。寻师水倒回卓锡泉涌沸。
异事惊倒人此理本无二。亭边数苍石刻画几大字。
顾怜身后名惨戚当时意。茫茫千万古存灭可胜记。
灰劫同一尽要自济儿戏。不知生前酒对石聊一醉。
醉到无何乡却就僧床睡。《鼓山》作者:朱德鼓山高耸闽江头,面貌威严障福州。
纵有台风声猖獗,从来不敢到闽侯!--------------------------------------------------“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本诗题为《渡浮桥至南台》,作者陆游(1125—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活在灾难深重的时代,故痛恨金兵侵略、奸臣误国,一生满怀报国赤诚之心,却因得罪秦桧而仕途坎坷。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陆游才获任福建宁德县主簿小官。次年秋调充福州决曹(掌管刑狱),为官两年。
三十年正月离福州北返临安。此时陆游诗名日盛。
其诗雄浑奔放,饱含爱国热情,常又感慨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他曾受到孝宗召见,但未得到重用。
淳熙五年(1178年),他再次被派到福州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至南台”诗写于他首次调福州任职时,为慕南台山(今仓山)天宁寺胜迹而渡浮桥前往,因触景生情而作此诗。
浮桥是福州闽江万寿桥的前身,横跨台江。郡守王祖道于元佑八年(1093年)相其南北,“造舟为梁”,这就是诗中所称可行“九轨”之道。
崇宁二年(1103年),王祖道再任福州太守,“乃于桥南建天宁寺。”到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头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桥,于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名“万寿桥”。
本诗写作者一踏上浮桥,即为眼前景象所震撼:闽江中千艘木船用铁链、藤条相连接,一字摆开,横亘中流,浮桥稳如磐石,许多车辆和行人徐行漫步于“怒涛”之上,场面极为壮观。面对怒号的江风,排空的激浪,作者心中的爱国豪情再次激起,报国无门的愤懑再次填满胸臆:联想国难当头,民心不平,耳际如闻战鼓号角,眼前如见黄沙旌旗,尘土飞扬,千军万马激战正酣……天宁寺的钟鼓,打断了他的思绪;南台岛的墟烟,使他重又回到现实中:晨钟暮鼓徒然催告早晚的时序变化;墟落烟云,遮断了人民苦难的图景。
眼前安静宁谧的生活,自然岁月的迁移,更使作者难掩心中的隐痛。想到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困守南方小城,抱负无由得伸,登山临水,倍增感慨。
为忧国忧民而生的白发已布满双鬓,但他满腔激情依然不衰。他想像无奈之下,只能独坐榕阴,借酒浇胸中块垒,吹奏横笛,以排遣苦闷,由此诗也可见陆游时时处处难以放下的执著的爱国情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