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关于梅兰竹松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梅兰竹松的诗句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4-07-15 13:33:29 来源:网友投稿

1.关于梅兰竹松的诗句

关于梅兰竹松的诗句1.带有松梅兰竹的简短现代诗

赞扬梅兰竹菊松的诗句分别如下: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警世贤文.勤奋篇》,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2、“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出自清代程樊《咏怀》,反映出兰花的香气是最尊贵的一种香味,夹在清风里若有似无,却沁人心脾。

3、“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出自郑板桥的《竹》,诗文托物言志,用竹子的高风亮节,品格高尚,表达了诗人崇尚坚韧不拔,表里如一,不流于世俗的高贵品质。

4、“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菊》,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并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而自况言志的。

5、“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出自陈毅的《青松》,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描写雪的暴虐下,感受到松的抗争,借物咏怀,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

2.赞扬“梅兰竹菊松”的诗句有哪些

1、《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兰花》宋代·方回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3、《题李次云窗竹》唐代·白居易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4、《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5、《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关于梅竹的诗句

《鹧鸪天·玉篆题名在九天》年代:宋作者:向子諲玉篆题名在九天。

而今且作地行仙。挂冠神武归休后,同醉芗林是几年。

龟游泳鹤蹁跹。疏梅修竹两清妍。

欲知福寿都多少,阁皂清江可比肩。《卜算子·竹里一枝梅》年代:宋作者:向子諲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

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

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馀香冷。《一翦梅·竹里疏枝总是梅》年代:宋作者:韩元吉竹里疏枝总是梅。

月白霜清犹未全开。相逢聊与著诗催。

要趁金波满泛金杯。多病惭非作赋才。

醉到花前探得春回。明年公已在鸾台。

看取春风丹诏重来。

4.写兰,竹、菊、松的古诗文名句各几句都有什么谢谢mmn

菊城吟〕--王如亭--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蘅芜君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枕霞旧友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枕霞旧友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蘅芜君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枕霞旧友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潇湘妃子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蕉下客竹唐·杜牧《题新竹》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三]竹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

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有谁同?《竹》: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於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苏轼诗选注》兰《兰》:傅玄《秋兰篇》秋兰映玉。

5.描写竹,松,梅,兰,菊的名言和故事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

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

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

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

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6.梅兰竹菊的诗句

“诗言志”,是中国诗词理论中公认的观点。

庄子有:“诗以道志”语;荀子有:“诗言是其志也”之说;《毛诗序》则有更具体的阐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1。

梅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众芳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喋如知合断魂。

幸有徽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诗作者林逋字和靖(宋),其在诗坛的知名度并太高,但是他的这首咏梅诗,却是举目古今无出其右。

林逋的咏梅诗之所以称之为咏梅诗之冠,原于他生活的经历。林逋是“梅妻鹤子,潇洒一生”。

据说他死后白鹤绕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而死,梅林也二度重开。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的梅花寂寞的开在断桥边,无意争春,却已争春。就里的梅花就是陆游,陆游借梅花“化情思为景物”。

2。兰兰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这是宋代苏辙的咏兰名诗。

兰花严寒不凋,芬芳高洁,幽香四溢,获得几乎压倒群芳的赞誉:“香祖”、“王者之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明代张羽《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赞美了兰花孤高芳洁的品格。3。

竹竹以其刚直青翠,摇曳多姿,清香袭人,岁寒而不凋的独特风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称颂。它虚心劲节似人的正直谦虚,一身正气,最富有献身精神,以致人们将它与松、梅誉为“岁寒三友”,又把它与梅、兰、菊列为“花中四君子”,确实不无道理。

白居易的咏竹诗:“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道出竹子淡泊清高,虚心坚定,凌云奋发的品性。

北宋文同(字与可),赏竹成趣,画竹成习,把画竹的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被后人奉为墨竹的鼻祖。文同的表兄苏东坡更是爱竹成癖,曾写下咏竹千古佳作:“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是痴”,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心态。4。

菊“季秋之月,菊有黄花”。在寒霜降落百花凋谢之际,唯菊花傲霜怒放,竞斗芳菲,或倚、或倾、或仰、或俯;似歌、似舞、似笑、似语,使秋日生机勃勃,胜似春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力量。

因此历代文人雅士乐于以菊喻志,抒发情怀。在古人的咏菊诗中,当推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两首为最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天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好一派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政治抱负。

自汉初起人们还每逢九九重阳,同亲朋好友或家人一起食菊糖,饮菊酒,兼以谈诗论文或漫话家常,别是一番情趣。宋代司马光《晚食菊羹诗》中记述饮菊的好处:“啜有余味,芳馥逾秋兰,神明动豪爽,毛发皆肃然……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颓年。”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