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什么死什么生四字成语

什么死什么生四字成语

发表时间:2024-07-15 13:48:47 来源:网友投稿

1.什么生什么死的四字词语有贪生怕死、同生共死、醉生梦死、生生死死、出生入死。

1、贪生怕死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ānshēngpàsǐ,意思是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论大事。”

译文:贪生怕死的人,成不了大事。

2、同生共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tóngshēnggòngsǐ,意思是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自《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译文:郑译与我同生共死,辗转危难,谈到这,什么时候能忘掉。

3、醉生梦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uìshēngmèngsǐ,意思是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自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译文:一个人虽然有很高的才能,但胶着于“见闻”,而导致醉生梦死,自己也没觉查到。

4、生生死死(shēngshēngsǐsǐ)含义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

出自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傥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

译文:又哭泣诉说起他的父母生生死死的苦日子,如果他父母要回去,而且随着他的女主人起居罢了。

5、出生入死,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shēngrùsǐ,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译文:属于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占十分之三;有些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

2.生()死四字词语什么生什么死什么生什么死:

回生起死、

睡生梦死、

虚生浪死、

朝生暮死、

舍生忘死、

贪生畏死、

爱生恶死、

同生共死、

一生九死、

生生死死、

千生万死、

贪生恶死、

长生不死、

七生七死、

醉生梦死、

养生送死、

十生九死、

贪生怕死、

出生入死、

捉生替死、

朝生夕死、

忘生舍死

3.什么生什么死的四字词语什么生什么死的四字词语有:贪生怕死、同生共死、醉生梦死、出生入死、千生万死、舍生忘死。

词语解释:1、贪生怕死拼音:tānshēngpàsǐ释义: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引证:曲波《林海雪原》二:他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

2、同生共死拼音:tóngshēnggòngsǐ释义: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引证:罗广斌、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一对同生共死的战友,肩并着肩;火热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3、醉生梦死拼音:zuìshēngmèngsǐ释义: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引证:《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约签定以后,国人中有些明白国势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

4、出生入死拼音:chūshēngrùsǐ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引证:高阳《清宫外史》上册: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3039闹义气。

5、千生万死拼音:qiānshēngwànsǐ释义:指历尽艰险。引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

译文:我们千生万死,历尽艰险,浴血奋战才夺到城池。6、舍生忘死拼音:shěshēngwàngsǐ释义:意思是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引证: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译文:说可以和我能争好斗的官员,和不把生死放在心上的奴仆。

扩展资料:什么生什么死为反义词词语,含反义词的词语:扬长避短、说长道短、绝长补短、取长补短。词语解释:1、扬长避短拼音:yángchángbìduǎn释义:意思是发扬长处,回避短处。

引证: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2、说长道短拼音:shuōchángdàoduǎn释义:意思是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引证: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译文:不说道别人的短处,不夸赞自己的长处。

3、绝长补短拼音:juéchángbǔduǎn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引证:《孟子·滕文公下》:“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善国。”

译文:滕文公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4、取长补短拼音:qǔchángbǔduǎn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