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诗里讲求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古诗里讲求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15 16:12:41 来源:网友投稿

平仄是汉语发音中“平直”、“曲折”的概括,是诗词声韵美的规则。

汉语有声调抑扬顿挫的声调协调搭配,可以使诗词读起来具有音乐的美感。古诗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积极探索平仄搭配方法,到唐代时,形成了严谨完善的格律。

古人将汉字读音的“调”分成四大类,各自用一个字本身的声调作为代表:1、“平”本身为平直调,同调的汉字称为“平声”;2、“上(读shǎng)”本身为“高-低-中”调,同调的汉字称为“上声”;3、“去”本身为“高-低”调,同调的汉字称为“去声”;4、“入”在古代发音短促急收,与它发音相同的汉字称为“入声”。古代四声中只有平声是平直的,归为“平”;上、去、入三声要么拐弯,要么短促,归为“仄”。——这就是旧韵的“平仄”。

现代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京话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语音,没有了“入声”;平声出现了变化,一类完全平直,以“阴”字的发音为代表,称为“阴平”,一类略微上扬,以“阳”字发音为代表,称为“阳平”。原来的入声分别变成了不同声调。所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这就是新韵的“平仄”。

近体诗格律都规定了一首诗中每个字的平仄,写诗需要按照格律来选择声调合格的字。

简单举例:

一种五绝格律规定前两句平仄为(对比例句):

平平平仄仄(鸣筝金粟柱)

仄仄仄平平。(素手玉房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