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赏析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长妈妈作为肯定和赞颂的人物,从“人气”的角度被赋予了对比的意义。所谓暗夜里的明珠,就是说,只有同那些“名人名教授”相比较,只有在“夜游的恶鸟”面前,长妈妈性格的光泽才显得格外耀目,读者才感到鲁迅对她的肯定和赞颂具有分量,产生共鸣。
其次就对长妈妈这个人物的描叙本身来看,鲁迅并不因为对她的尊敬而“为贤者讳”,阿长的确有的缺点和毛病,鲁迅又恰如其分地表明了他的态度。
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写了缺点毛病而影响阿长的根本素质。所谓“沙里淘金,很能说明鲁迅描叙阿长的特点,“金”在“沙”里经作者一番淘洗,逐渐露出了她的本色。
该肯定的充分肯定了,该否定的恰如其分否定了,否定里包含着肯定,而整个肯定又与不著文字的否定互为表里。这是此文最突出的一个艺术特色。
除此之外在处理庄重与诙谐的关系上,也显示了独具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庄谐属于作品情调问题,不是指风格而言。此文的情调整体说来,是诙谐而有风趣的,但诙谐风越中又不失庄重,特别自关于购买山海经的描叙以后逐趋于庄重严肃。
使整篇文章由开始的外谐内庄极其自然地转变成以庄重严肃作结。这种情调与“沙里淘金”而终于扬“沙”见“金”的人物措叙过程是完全和谐一致的,同回忆体的亲切自然和情真意切也互映生辉,相得益彰。
扩展资料: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此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