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对联及赏析
清明对联大全及赏析
清明为中华最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活动为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清明前一日(也有说是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古人常把清明与寒食联系起来,因两节相接,以寒食起禁火三天,只吃冷食,至清明时另起新火,故名寒食节。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清明对联大全及赏析,欢迎阅读。
清明对联大全
冷节;
新烟。
杏村沽酒;
柳苑飞花。
桐花吐艳;
榆火分新。
桃花作粥;
荠菜悬灯。
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
烟景催槐叶;
风期数楝花。
芳名垂青史;
勋业昭国光。
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
淘井黄州俗;
分烟汉殿春。
烟景催槐叶;
风期数楝花。
翠竹标亮节;
红梅颂高风。
痛心伤永逝;
挥泪忆深情。
冷节传榆火;
前村闹杏花。
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先烈功垂千古;
英名留传万年。
英雄万民尊敬;
烈士百世流芳。
扫墓犹循旧规;
游园可觅芳丛。
悯介推而禁火;
怅崔护之题门。
三月光阴槐火换;
二分消息杏花知。
溪河携绿赏梨蕊,
山野踏青寻杏花。
三春烂漫桃梨笑,
四月芳菲草木苏。
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
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犹记心。
山清水秀风光好;
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
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
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
后辈难忘先烈恩。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清风习习催秧绿;
明月悠悠映麦黄。
春风已解千层雪;
后辈难忘先烈恩。
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犹记心。
秀野踏青晨行早;
芳草拾翠暮忘归。
姓在名在人不在;
思亲相亲不见亲。
英雄功绩昭百世;
烈士芳名耿千秋。
每思祖国金汤固;
常忆英雄铁甲寒。
继往开来追壮志;
光前裕后慰英灵。
寒食芳辰花烂漫;
中秋佳节月婵娟。
杨柳旌旗春色晓;
海棠时节曙光新。
禁火今年逢节早;
飞花镇日为谁忙。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清]风难解怀故人,
[明]月遥追忆往事。
国运昌隆,英雄胆壮;
金瓯无恙,烈士心安。
到处探幽,午桥最胜;
逢时行乐,卯饮亦佳。
广市卖饧,箫声吹暖;
前村禁火,雨意催晴。
杏酪榆羹,当来次第;
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逢盛世,更加感谢前辈;
遇佳节,愈益思念亲人。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绿水悠悠,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红旗猎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
清明对联赏趣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有趣的是,在浩瀚的联海中,一些巧嵌清明的对联,也别具情趣。
据传,明代一秀才投宿天台山间一茅棚屋,翌日起床时,发现屋上一片白霜,便触景吟道:昨夜大寒,霜降茅棚如小雪,但苦思不得下联。房东将上联记下,让过路人对下联。数年后的一个清明节,另有一秀才路过此茅棚屋,得知至今无人续对,稍思片刻,吟出下联:早春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上下联语出自然,读来明白如话,令房东赞叹不已。
据说,某地一杂志曾出一上联进行征答,上联云: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上联嵌有冬至、霜降、大雪、小雪、白露等五个节令,且通俗易懂,贴近自然现象,若续下联有一定难度。公布入选的下联为: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与上联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颇具自然气息,不加雕饰,却也有趣。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下联均巧嵌三个节令名,上联是丽日,下联是风雪,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河北某地民间流传着一副对联,联云: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上联中嵌清明、小满两个节令,下联嵌芒种、夏至两个节令,可谓上下呼应。上联中的粮食作物高粱、谷,又与下联中的经济作物芝麻、豆对应,自然流畅。同时上、下联中均道出了节令与农作物的关系,联语化俗为雅,新意迭出,更见工巧。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春游芳草地的最好时期。有人撰一联描绘清明时令景象,联云: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联语既有感时之情,又有应景之对,引人吟咏,颇具韵味。
关于清明节的对联和故事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颇为隆重的节日。佳节自有佳联配,古今文人写了不少有关清明的对联。笔者搜集几副,与大家共赏。
反映古老民俗的',如,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冷节传榆火,前村闹杏花。《周礼夏官司爟》曰: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疫。说的是古时钻木取火,四时所用木材不同,冬用槐火,春用榆、柳之火。淘井黄州俗分烟汉殿春,说明黄州有清明淘井的习俗。
反映追思先人、祭祖扫墓活动的,如,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等,感情真挚,深沉哀婉。
用于祭奠先烈的,如,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继往开来追壮志,光前裕后慰英灵等。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富有教育意义。
网上流传的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据说是写清明的一副好联。翻开《宋词选》,可知此联与晏殊的《破阵子》开头两句仅有一字之差。晏殊写的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词中的社即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网上对联大概源于晏殊的词。燕子翩翩梨花飘飘,春光无限,更有隐约于春光中的人情物态令人遐想。我们由春社想到了王驾的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由清明想到了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以及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网上流传的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本是梁章钜集句联《题苏州沧浪亭》。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还有关于清明节的对联故事也颇有趣。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日(视清明为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气,上联是丽日,下联是风雪,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